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高潮社,属麻桥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高潮大队,属十月三台公社;1969年与花瓶大队、高二大队合并为高潮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与飞跃、五星大队合并改为河口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分开后,命名五星大队;1981年更名为神山冲大队;1984年底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神山冲大队变更为神山冲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时改名为神山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幸福社,属石河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幸福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更名为飞跃大队,属十月公社;1976年与高潮、五星大队合并为河口大队;1979年又分开,恢复飞跃大队;1981年以境内片名李学堰定名为李学堰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李学堰大队更名为李学堰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时更名为李堰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四一社,属三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为四一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先进、群英大队合并为三台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先进、群英大队,恢复四一大队;1981年以境内片名方家塘名为方家塘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方家塘大队更名为方家塘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2010年更名方塘村民委员会,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了胜利高级社,属三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胜利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68年与高峰大队合并为群英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时先进、四一大队合并为三台大队,属十月公社;1978年与四一大队分开;1979年又与先进大队分开,恢复群英大队;1981年以境内山名三台山定名为三台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三台山大队更名为三台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永福乡;民国25年属第4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先进社,属三台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先进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四一、群英大队合并为三台大队,属十月公社;1978年分出四一大队,1979年又分出群英大队,恢复先进大队;1981年以境内片名许畈定名为许畈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于望城区三台乡,原许畈大队更名为许畈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撤乡建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新华高级社,属兰溪区河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新华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76年撤区并社后与革新大队合并,并定名为马畈大队;1981年元月与革新大队分开,以境内片名马草畈定名为马草畈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马草畈大队更名为马草畈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原马草畈村民委员会改名为马畈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革新高级社,属兰溪区河西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革新大队,属十月区三台公社;1976年撤区并社后与新华大队合并,并定名为马畈大队;1981年元月与新华大队分开,以境内片名袁畈定名为袁畈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三台乡,原袁畈大队更名为袁畈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麻桥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永福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宝塔合作社,属宝塔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命名群力五大队,属十月区云路公社;1970年与群力六大队合并为沿河大队;1972年改名为宝塔大队;1974年撤区并社后,与胡弄、工农大队合并为朝阳门大队,属十月公社;1979年与胡弄、工农大队分开,恢复宝塔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时被划拨属望城区云路乡,原华湾大队更名为华湾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灯塔十二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余堰七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以驻地余家堰命名为余家堰大队,属余堰公社辖;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蔡河区玉泉乡,原余家堰大队更名为余家堰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时更名余堰村民委员会,属余堰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于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取名灯塔十四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余堰九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取名桃树大队,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桃树窝定名桃树窝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蔡河区玉泉乡,原桃树窝大队更名为桃树窝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余堰乡;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取名五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五一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合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河名钱家河定名钱家河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钱家河大队更名为钱家河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开源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和平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改名和平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后属十月公社;1981年以驻地郑家铺命名为郑家铺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洗马区万隆乡,原郑家铺大队更名为郑家铺村民委员会;1987年撤区建乡属余堰乡,更名为郑铺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取名八一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定名民主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合后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山名金宝山定名金宝山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金宝山大队更名为金宝山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红旗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八一大队,属十月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赤土坡定名赤土坡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赤土坡大队更名为赤土坡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
清朝时期属蕲水县上乡;民国时期属第一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成立初级社,取名五星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取名五星大队,属蔡河区;1974年撤区并社时属余堰公社;1981年以境内片名金盆地定名金盆地大队,1984年恢复区、乡、村建制属望城区龚铺乡,原金盆地大队更名为金盆地村民委员会;1988年撤区建乡属清泉镇;2001年合并乡镇属清泉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