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兴旺发达之意,故称中兴社区。 |
黄墩,是桥头胡的原名。相传在南宋时,岔路上金的娄娘娘,每每省亲故里,行的是黄墩港水路,于是在港中的沙洲上,筑成集行宫与船坞为一体的“皇墩”,后便称黄墩。 |
《汶溪吕氏宗谱》载,宋靖康元年(1126)洛阳县尉吕好裕以金兵陷汴京随隆裕皇太后南下,在明州败伤,养疾于梅林,“遂卜地于汶溪而家焉”。以村处汶溪洋西缘,吕姓居住,故称西吕。 |
《汶溪吕氏宗谱》记载,宋淳祐五年(1245),宁海主簿吕继问次子静中赘汶溪贾氏而定居于此。因村在汶溪畔,吕姓居住,称汶溪吕,后以村西有西吕,改称东吕。 |
《汶溪周氏宗谱》载,周庆乙于宋宁宗时(1195-1201)自天台榧树迁此。因村处汶溪畔,周姓居住,故称汶溪周。 |
主居潘姓,以驻地命名。古称文岙,后以潘姓居住山岙,改称潘家岙。 |
据《王氏宗谱》,明宣德间,王姓“由柘浦茶院下王迁此,称绿家园。又称海口王”。至明末崇祯时,兵荒马乱,村遭焚掠,后重建家园,称颠前王,谐音店前王。 |
据该处原为俞姓居住,俗呼猪娘地,后俞姓衰落,屠姓兴起,改称屠家。 |
据口明万历间,陆姓从天台西门平潭镇陆家迁西店,随后又迁此定居。以姓名村,称陆家。 |
据《新昌南洲丁氏宗谱》载,丁维新从凤潭外丁“始迁皇墩”,以其曾孙文耀生卒时间推算,其迁居时约在明嘉靖后期。因丁姓居海边,曾称海边丁,后改称丁家。 |
《叶氏宗谱》载,叶永周从本县东仓迁此定居,以其六世孙叶世房生卒年推断,其建村年代在明嘉靖年间,以姓名村,称叶家。1983年为取叶家村兴旺之意,改称叶兴。 |
以村委会驻地命名。古称张溪,《缑城张溪金氏宗谱》载:“张溪者,因溪而得名也”,以溪常开张弯抱。后改张溪为涨家溪。 |
沿用原建设乡之名,取建设社会主义之意。 |
以大岙马、岙口两村合一得名。 |
以外山头、麻车、两村合并而成,因两村居民多为林姓,遂命名为双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