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以前为水西通往修文的驿道,途经行人常于此住宿,名“店子场”后建镇,由于此地常发生火灾,改名“泰来”,后谐音“太来”冠以村名。 |
该村原来种有几棵特大的芭蕉树,故名。 |
2001年“新庄村”与“后坝村”合并后各取一字,为“新坝村”冠以村名。 |
因在此村有一个大沟,中有五座小山,形似五把锁,得名“五锁”。 |
曾有人在此办加工菜油的榨油厂,习称“榨房”后冠以此村名。 |
从前境内山上都是森林,在森林的两山之间有一通道,称垭口而得名“箐口”,村民于附近聚居形成自然村落。 |
该村解放前属治佐大地主方家庄子,村驻地有几块大田属方家地方,就以此取名叫方家田,后以“方田”冠以村名。 |
境内有黑、白两洞,两个洞口各有特色,古时以此取名“洞口”,后演变为“硐口”,村民于洞口附近聚居形成自然村落。 |
该地两面环山,地势呈槽形,得名“长槽”,村民沿此槽聚居形成自然村落。 |
解放前,有一地主在此修建有小庄院,得名“院子”,村民于小庄院周边聚居形成自然村落。 |
因境内有一桃树,生长的桃子很好吃,得名“桃沙寨”,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就改名为“沙寨”,后以“沙寨”冠以村名。 |
此地坝子中间独立一山,后以“独山”冠以村名。 |
此地是黔西县至修文县的必经之地,解放前土目官曾在这里设关卡,得名“关口”,2001年关口村与乌江村合并,取名“龙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