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辖区内有冠山,故而得名。民国时期属于龙山镇第一保和第二保,1951年属冠山村人民政府,1953年属初级社,1956年属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建立东段居委会。 2005年1月前为龙山镇东段居委会,2005年1月改名为冠山社区居民委员会,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冠山街道管辖至今。 2021年5月20日社区优化调整将冠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调整为兴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的冠山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冠山社区位于龙里县城东面,辖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东与麻芝乡接壤,南与冠山村交接,北与大冲村相交,社区有居民3846户,常住人口10555人,辖41个属地管理单位。
有党员101名(女党员45人,男党员56人)。
|
西门社区于2005年1月11日挂牌成立,东以兴龙路、铁龙路为界,南抵流荫洞,北至水提角,西达龙里县消防大队,面积约2.5平方公里,辖88个机关单位及部门,16个居民小组,常住居民3219户,人口12136人,社区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11月,现有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支委5人,共有党员80人。
社区自从2008年12月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来,着力在远程教育“建、管、学、用”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站点基础设施建设,炕镜愎芾恚ㄆ诨虿欢ㄆ诘目菇萄Щ疃冻探逃胧忻裱!⒔萄谌萦胧导视谢岷掀鹄矗б灾掠茫扇爸Р�+远教+基地”、“支部+远教+农户”等方式,创建远程教育带民增收示范基地5个、培育远程教育带民增收示范户18户,确保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
|
大冲村位于龙里县城北面,面积为8平方公里。东面与龙坪村的东关坡、麻芝乡的五里村接壤,西面与水桥村的茅草冲、光明村的夹沙坡接壤,南面与县城接壤,北面以播箕河为界,与响水林场工区河接壤,全村辖4个自然村寨(黑山、大冲、石头寨、大土)共6个村民组,共有414户,1177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非农业人口77人。共有土地面积654亩,其中田450亩,土204亩。村辖区内共有4个药厂。有村级小学1所。共有党员36人,其中女党员6人,男党员25人。
|
龙坪村位于龙里县城东北,辖8个村民组,共386户,1038人,其中男性531人,女性507人;60岁以下的837人,60岁以上的201人;现有党员32人,少数民族2人,大专文化1人,高中以2人,初中28人。原有耕地2054·5亩(其中土286·43亩),现有耕地120余亩(可灌亩),办理失地农民优惠证的有318户,名胜古迹有和尚塔(竹叶井)、火神庙(又名水火二神),矿产资源有黄沙等。
|
该地名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因坐落于县城南部,故而得名。民国时期属于龙山镇东门一保和冠山三保,1951年属和平村人民政府,1953年属龙山镇管辖,1958年公社化建立东段委员会,1963年由城关镇管辖,2013年改名为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冠山街道管辖至今。 2021年5月20日县政府批复同意将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优化调整为九条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的城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城南社区:辖龙泉佳园等小区。 |
光明村位于龙里县城西南面,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东面与冠山村、龙坪村接壤,西面与水桥社区、水桥村接壤,南面与莲花村接壤,北面与龙坪村、大冲村接壤,全村共12个村民组,共有879户,2344人。因国家及县城建设征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现有土地面积110亩,其中田90亩,土20亩。村辖区内有镇级完小一所,县职中一所。光明村共有党员43人,其中女党员11人,男党员32人。至2010年全村有村级企业5个,村级固定资产积累1100万元,现金积累380万元,村集体年纯收入13万元,全村共有个体工商户160户。村集体管理林地12566亩。火车站、汽车站都在村辖区内,321国道、贵新咚俟贰⑾萌馗咚俟妨缦咭灿胂角莺嵯嘟印=煌ū憷⒌乩砦恢糜旁健�
|
水桥社区位于县城近郊,距龙里县城2公里,辖区4.5平方公里,办公用房120平方米(属租用),下设12个居民小组,现有住户1096户3138人,其中常住户988户2383人,占69﹪;流动人口354户755人,占31﹪;社区党员17名,流动党员3名,低保户227户634人,外来移民65户,248人。辖区有厂矿、企事业单位共15个,娱乐休闲场所3个。
辖区内有龙架山森林公园、水桥民族度假村,四星级宾馆龙腾酒店、贵州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是度假、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
因位于县城西部,故而得名。民国时期属龙山镇第六保,1951年属三合村人民政府,1953年属城关镇,1957年属三合高级社,1958年属城郊人民公社,建立三合大队,1983年撤三合大队改名为水桥村村民委员会。 2013年10月撤水桥村村民委员会改名为西城社区居民委员会,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冠山街道管辖至今。 2016年1月社区优化调整县政府批复撤销大竹村建制,将大竹村原辖区并入西城社区至今。 西城社区:位于冠山街道。 |
东与新安村、永安村接壤,北与渔洞村、硝兴村接壤,西与西联村接壤,南与麻芝乡的富洪村接壤,全村有12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共计350户,总人口1480人,文艺宣传队3支,共3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2%以上,土地面积1113亩,其中田729亩,土384亩。总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沪昆铁路线穿越全村,有油路直通210国道,交通便利,地处三元镇政府所在地,离县城17公里,汽车站在三合村,每周要赶场一次,是我镇的经济文化交流地。村内无工业,空气清新,无污染,环境优美。水利条件较好,土壤易于耕作。村内有清朝道光年间修建的峰火塔、三元石拱桥和正在申报中的国家级一类保护参天百年古树35棵,三合村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是发展蔬菜和旅游的好地方。 |
因原龙云村和富洪村地理位置相连,综合两村村名,寄予蒸蒸日上之意,故名。民国时期属龙从乡第五堡,1951年建立龙云村人民政府,1953年属麻芝乡管辖,1956年建立龙云高级公社,1958年属麻芝人民公社,建立龙云大队,1983年撤大队改名为龙云村村民委员会,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冠山街道管辖,2016年1月16日村居区划调整时龙云村、富洪村合并为鸿运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2016年9月14日县政府批复同意将鸿运村村民委员会改为鸿运社区居民委员会。 鸿运社区:由原龙云、富洪等2村合并而来。 |
“奋进”寓意着只要努力奋斗,美好的未来生活会越来越近。脱贫攻坚期间为安置全县五镇一街道易地扶贫搬迁村民而设置的县级集中安置点。 2018年1月县政府批复同意成立至今。 奋进社区:成立于2018年1月,毗邻龙里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距离县城4.5公里。社区占地175亩,建设安置房67栋,1272套,有72个单元,安置1218户,4841人。 |
播箕村位于龙里县城北面,距离县城7公里,播箕村东靠平地村,西与大竹村相邻,北与谷脚镇毛堡村相连。全村总面积为18.2平方千米,共有5个自然村寨(毛栗寨、莲寨、沙子坡、杨寨、大寨)12个村民组,9个自然村寨,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村内有硅矿、铝矿、煤矿。播箕村现有农户366户,总人口1658人,其中女有720人,少数民族有280人,党员41人,村支两委班子共7人。
播箕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播箕村有稻田1584亩(丈量亩),土320亩(丈量亩)。饲养牛249头,马126匹,黑山羊462只,猪616头。危房户60户,人均年收入1800元。
|
高坪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283户,1183人,耕地面积690亩,其中田540亩,土150亩。村交通条件便利,铁路贯穿村内而过,210国道和高等级公路离村只有2公里。
高坪村种植酥李历史悠久,从1980年种植的200亩发展到去年的1280亩,今年发展到2280亩,今年总产量约达877.5吨,来自于酥李方面的人均纯收入达1826元,有效地促进了咂捍寰玫姆⒄埂�
今年3月,高坪村向国家工商行政部门申报成立了由支书命名的“发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了“农三元”商标。同时,高坪村种植的酥李得到省、州、县的认可,被州委、州政府评为“一村一品”建设先进单位,高坪积极组织村民学习蔬果种植管理技术,逐步提高果树种植科技含量和种植管理水平。
|
因此村面积较大,且为新合并而成的村寨,故名。解放前属于龙从乡第二堡,1951年建立大新村人民政府,1953年由大新乡人民政府管辖,1965年建立大新高级社,1958年属大新人民公社,建立大新生产队,1983年撤大队改名大新村村民委员会,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属麻芝乡管辖,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属冠山街道管辖,2016年1月16日村居区划调整时大新村、光坡村、永和村、乐阳村、定水村合并为大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 大新村位于麻芝乡南面,东与光坡村接壤,南与龙山镇相交,西与五里村毗邻,北与定水村交界,距乡政府7公里,是一个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苗族、布依族聚居的贫困村。全村有6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组,137户,528人,全村有党员29人,耕地面积836亩,其中田:803亩、土:33亩。
|
凤凰村属于边远高寒省级一类贫困村,位于哪旁乡南面,东与贵定县相邻,西与大谷冰村相接,两村相距10公里,南与三元镇毗邻,北与坞坭村相接,平均海拔1400米。距乡政府25公里,至今未通乡村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全村总耕地面积850亩(其中:田347亩,土503亩)。总户数184户,总人口754人,全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凤凰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产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淳朴,社会环境良好,村风文明,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人亲水甜环境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