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年间(1371)关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关庄。后因建楼得名关楼。 |
明洪武四年(1371)范高君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故名范庄。 |
明嘉靖年间,郭氏居此,因地多石榴树,俗称石榴庄。清康熙年间,贾氏自李口集西北贾老楼迁此,因北有贾楼,本村居南称前贾楼。 |
清康熙六十年(1721)孟氏迁此建村居住,故名孟庄。 |
明万历十三年(1585)程氏自宁陵县程楼迁此建村,故名程庄。 |
明正德年间,秦氏自邓斌口东南秦楼迁此建村,因小于秦楼,定名秦小楼,清代建土楼一座改名秦楼。 |
明万历年间,蒋氏建村,以北滨河有桥而得名蒋桥。 |
明永乐四年(1406)刘玉池自南京迁此建村,故名刘玉池。 |
明天顺年间,村民自西双庙刘分迁于此,因在西双庙刘之东故得名东双庙刘,简称东双庙。 |
清顺治年间,连池建村,得名连池庄,简称连庄。 |
明崇祯十五年(1642)胡氏自睢州伯岗迁此建村,得名胡家庄。清代因南有前胡、北有后胡,本村居中,俗称中胡。清乾隆年间,因南有前中胡,本村居北得名后中胡。 |
明永乐年间,归德卫指挥杨垂统自南京在此屯田建楼,故名杨楼。 |
宋大中祥符年间,翰林学士王洙建外庄于此,并打井一眼,高筑井台,上置轱辘,遇旱仍有水,附近村民多取此水,谓之灵井。金代、元代此井仍在。明万历年间,王氏自临河店西北王庄迁此建村,得名高井王。 |
明崇祯十五年(1642)宋森自称西南护城堤外宋庄迁此建村,得名宋家庄。清康熙八年(1669)大于宋新庄,故而得名宋大庄。 |
明正德年间,侯举自侯老家迁此建村,因在侯老家之西,定名西侯庄。后世外迁分居,又称西侯老家,又因分迁村庄皆小于本村,故名大侯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