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葵潭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葵潭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清初,郑、黄二姓先后至此定居,1978年修建陂美水库,全村搬迁新址,仍用旧名。

2006年9月以前,民居为石、木结构平房,2006年10月,林世铿先生捐款兴建陂美新村,各户统一为二层式楼房。

1949~1958年称村,1958~1983年改称大队;1983~1986年改称乡政府;1987~1989年改称村委会;1989~1999年5月设管理区;1999年6月后改称村委会。

明末,武举人林学贤率兵数千屯于今村东南2公里的虎头寨,抗击官兵。

兵营村委会为三个自然村(兵营村、内坑村、园头湖村)组成,村委会设在兵营村。

新中国成立后属葵潭区、葵潭公社管辖;1974~1979年属兵营公社管辖,设兵营大队,公社社址驻兵营村;1979~1983年属葵潭公社管辖,改称兵营大队;1983~1986年属葵潭区管辖,改称兵营乡政府;1987~1989年属葵潭镇管辖,改称兵营村委会;1990~199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9年6月至今改称村委会。

清乾隆初年(约1740年前后),黄姓族人在此垦荒置村,石田村委会由石田村、楼仔村二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石田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顶寨、北山埔、楼仔自然村合归石田村,1996年北山埔、顶寨拆出各自成立委员会,楼仔仍并石田村委会。

1949~1958年称村,1958~1983年改为大队;1984~1986年设立乡政府;1987~1989年设村委会;1990~1999年5月设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6月后改称村委会至今。

明中期(1450~1465),吴姓到此置居,黄卢等姓相继迁入。

自起名沿用至今,是主村。

明末年间(1637)创村,新中国成立后与兵营同合一村,后又拆出合石田大队,1996年在石田管理区办事处拆分独立成立顶寨村。

1999年6月后改称村委会至今。

明万历期间,有吴、黄、罗、梁、汪、陈、张、钟姓先后在此居住,后来罗、梁、汪姓移居外地,剩吴、黄、陈、张、钟等姓在此居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顶寨、北山埔、楼仔自然村合并,归石田村管辖,1996年北山埔村从石田管理区办事处拆出独立成立管区办事处,1999年6月改称村委会至今。

明弘治十四年(1501),有张、陈、欧、邱、朱诸姓在此居住;嘉靖三十年(1551),袁万从普宁船埔上坳村,袁德予从饶平上下田寮先后迁来聚居,逐渐形成村落,今有袁、邱两姓在此居住,村名仍称旧名。

民国17年(1928)苏维埃第五区政府曾设于武高山寺(螃蟹庵),彭湃及夫人曾率兵经此。

1949~1958年称村;1958~1983年改称大队;1983~1986年改称乡政府;1987~1989年改称村委会;1989~1999年5月改称管理区;1999年6月后改称村委会至今。

原是青山乡人民政府驻地(1974年4至2003年12月),2004年撤青山乡后并入葵潭镇。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2),吴、江、古、陈、林等姓氏在此置居,嘉靖年间(1529~1566)黄姓从盐坑迁居此地,后其它姓氏逐渐迁居他乡,唯存黄氏一族。

1949~1958年称村,1958~1983年称大队,期间1962年曾是青坑公社驻地,1974年属青山公社,1983~1986年设乡政府,1987年属青山乡政府管辖,1987~1989年设村委会,1990~1999年5月设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6月改称村委会,2004年撤青山乡归属葵潭镇管辖至今。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张、谢等姓在圆墩村定居。

嘉靖年间(1529~1566)黄姓从盐坑派分定居于此,逐渐扩建村居,后他姓迁移,仅存黄姓一族,村名仍称旧名。

明成化七年(1472),创建碗窑,曾扩建七条窑。

圆墩村是革命根据地,民国17年(1928)彭湃及其夫人许玉磬到过此地,同年黄绍就、黄陈娘等同志在“龙泉寺”成立农会,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

1949~1958年称村,1958~1983年设生产大队;1983~1986年设乡政府;1987~1989年设村委会;1990~1999年5月设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6月改称村委会至今。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