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揭东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揭东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揭阳县崇义乡辖下的梅岗都。

民国期间,废都改团,属安平团,后又改属揭阳第四区梅西乡。

1949年12月,把原梅东、梅西、梅南、梅北、翔龙5乡合并为梅岗区。

1952年1月,梅岗区分为梅东、梅北2区,属梅北区,后属十四区。

1956年10月,改称曲溪乡。

1958年8月,云路、玉滘、埔田、曲溪4乡合并成立“梅岗公社”。

1961年3月,析出曲溪公社。

1984年,公社改区。

1987年,曲溪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2006年2月,镇改街道。

原为磐东镇,古时隶属于揭阳县称磐溪都。

1949年冬,揭阳县将磐溪分为磐西区和磐东区。

1958年,称磐东区为磐东公社。

1975年1月,从磐东公社析出松山、棉洋等14个大队建立月城公社。

1983年,称磐东公社为磐东区。

1986年,撤区建磐东镇。

1991年12月,揭阳撒县建市属揭阳市榕城区。

2002年,撤镇建磐东街道,隶属不变。

2012年,撤销揭东县,设立揭阳市揭东区,将揭阳市榕城区的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管理。

清乾隆三年(1738年),隶属揭阳县梅岗都。

民国三年(1914年),属枫口区。

1949年10月,属梅岗区。

1952年,属梅东区。

1957年1月,撤区并乡,云路乡从梅东区析出。

1958年8月,云路、玉滘、曲溪、埔田4个大乡合并为梅岗社。

1961年3月,按原来4个大乡的范围分为4个公社。

1963年初,云路、玉沼2个公社合并为云路公社。

1965年7月,云路公社又分为云路公社和玉公社。

1983年10月云路公社改区。

1987年,改镇。

1991年12月,归属揭东县。

历史上为揭阳县辖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立蓝田都,辖属包括今之玉湖、新亨、锡场和东山等地。

清顺治二年(1645年),蓝田都下设21村,本地范围属锡场、华清、义顺三村。

民国时期属揭阳第四区。

1949年10月,属揭阳县蓝东区。

1955年,蓝东区改为揭阳第十二区,划玉浦归属榕城。

1957年,撒区为乡,原十二区分为锡场和石洋2个乡。

1958年秋,合并为锡场公社,划出锡场乡的东山部分为城郊公社。

1983年,锡场公社改区。

1986年底,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宋、元、明、清时期,新亨境域属揭阳县蓝田都。

民国时期,属揭阳县第四区。

1949年后,属新亨区辖今玉湖、新亨2镇。

1953年称第十区。

1958年9月,与玉湖合并为新亨公社。

1961年1月,析出玉湖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新亨区。

1987年3月,新亨区改镇。

1991年12月归属揭东县。

清乾隆三年(1758年),玉湖属揭阳县蓝田都。

民国三年(1914年),玉湖同新亨属揭阳县第四区。

1949年,属新亨区。

1952年,从新亨区析出自成玉湖区。

1958年,归属新亨公社。

1961年,从新亨公社析出称玉湖公社。

1983年10月,改为玉湖区。

1987年称玉湖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境域属揭阳崇义乡梅岗都。

清末、民国初沿明制,民国后期属揭阳第四区梅北乡。

1949年12月,属梅岗区。

1952年1月,属梅北区。

1953年,属揭阳第十三区。

1957年1月,设埔田乡。

1958年,属梅岗公社。

1961年,从梅岗公社析出设埔田公社。

1983年,改称埔田区。

1986年12月,改称埔田镇。

1991年12月,埔田镇隶属揭东县。

霖磐镇一直隶属原揭阳县,明清时期属崇义乡霖田都、磬溪都的一部分。

1950年1月,属磐西区。

1950年7月,属磐岭区。

1951年5月,磐岭分拆为磬西、卅岭2个区。

1952年,磐西区改称第九区。

1953年,改称第八区。

1955年,改称磐西区。

1957年1月,磐西区分为桂岭、霖磐2个乡。

1957年冬,霖磐、桂岭合并为磐西乡。

1958年9月,磐西乡、白塔乡合并为磐岭公社。

1959年8月,磐岭公社分为磐西、白塔2个公社。

1961年3月,磐西公社分为霖磐、桂岭2个公社。

1983年10月,霖磐公社改区。

1987年1月霖磐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月城镇境清代属揭阳县磐溪都。

民国以前,该镇境域(蔺下、菠头围扫属震田都)一直属磐溪都所辖。

民国十年(1921年)前后,都改区,磐溪都为第八区。

1949年10月19日,揭阳县解放后溪都设立为势东区,月城镇境域为其辖属,1957年,改称警东乡。

1958年9月,改称蓉东公社。

1975年1月1日,从磐东公社划出14个大队,28个自然村新设置月城公社。

1983年10月,月城公社改区。

1987年3月,月城区改镇,辖属区划不变。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白塔镇地域历史悠久,境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

自揭阳置县,白塔地域即为揭阳县所辖。

明清时期属揭阳县霖田都。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揭阳县第三区蛟龙乡。

1949年,属卅岭区。

1957年,撒区改乡,始设白塔乡。

1958年11月,成立馨岭公社,辖霖簪、桂岭、白塔、龙尾4镇。

1959年,又分设为白塔公社,辖今白塔、龙尾2镇。

1965年,与龙尾公社分立,白塔区域始定。

1983年,改称白塔区。

1987年3月,白塔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清代,龙尾地域属揭阳县霖田都。

民国时期属第三区。

1949年10月,属揭阳县卅岭区。

1950年,属磐岭区。

1951年,恢复为卅岭区。

1958年上半年,属白塔乡,下半年与霖磐、桂岭、白塔合并成立磐岭公社。

1959年,析属白塔公社。

1961年,成立龙尾公社。

1963年,并入白塔公社。

1965年,从白塔公社析出复为龙尾公社。

1983年2月,龙尾公社改区。

1986年,龙尾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东县。

桂岭镇在明、清时期为原揭阳县磐溪都所辖,分集和、智勇2乡。

集和治所设于大头岭圩内,智勇治所设于围头娘宫内。

民国三十六年春(1947年春),集和分立磐北乡,辖玉白、大坑、下坡、秋江山一带,治所设于玉白村。

解放后,桂岭属揭阳磐西区。

1952年,改为揭阳第九区。

1953年,改为第八区。

1957年1月,改为桂岭乡。

1958年,与霖磐、白塔、龙尾合并为磐岭公社。

1959年冬,拆为磐西、白塔两个公社。

1961年,磐西公社拆为桂岭、霖磐两个公社。

1983年,桂岭公社改区。

1988年,桂岭区改镇。

1991年12月,划归揭阳。

明清时期,属梅岗都,为揭阳县辖区。

民国时期,属第四区。

1950年,属梅岗区。

1952年,属梅东区。

1956年下半年,撤区并乡,置玉滘乡。

1958年8月,并入梅岗公社。

1961年,析出称玉滘公社。

1963年,并入云路公社。

1965年,又析出成立玉滘公社。

1983年,玉滘公社改区。

1987年,玉滘区改镇。

1991年12月,隶属揭东县。

2012年12月,撤揭东县设区,属揭东区。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