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建德市大同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建德市大同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村以驻地简称得名。明嘉靖年间,南康通判翁宠死后葬于此,人们希望能多出象翁宠这样的读书人,故取名儒博源,因村在儒博源口,故名。
相传在南宋期间遇洪灾,洪水淹没田地,百姓流离失所,三天时间,村里一片汪洋,村名们在山顶避难,为乞求能够退洪水,村民搭建简易的禹郎庙,想用大禹的力量抗洪,说来也怪,庙建好时,天就放晴,洪水退去,后为纪念这件事,特地命名为禹甸村。
村庄所在的山源比其东南方向的大源更小,从古小溪源时一条垅,弯弯曲曲一条小汘,故名小溪源村。
“永平”为古寿昌县之一乡,以境内昔有永平桥得名,今沿用村名。
原四村村、孟塘村,因规模调整合并,取名为永盛村。希望永远兴旺,繁荣昌盛。
1955年组建初级社时,取徐家、韩家两个自然村的首字组成。
大同溪是寿昌江在大同镇的名称,该溪从村中流过,村因溪得名。村以驻地得名。
村以驻地得名。此村位于长林溪、万圣溪、石门庄溪三条溪口汇合处,故名溪口村。名称沿用至今。
以驻地的镇源庙得名。
民国十九年《寿昌县志》载:“盘山形如盘”,故名。
朝阳以蒋姓聚居地,而原称名蒋家。蒋家王朝战败退至台湾,当时老百姓感到脸上无光。1971年,以符合时代特征而更名朝阳,寓“朝气蓬勃”之意。
村以驻地得名。据《刘氏宗谱》载:原为劳姓聚居,称劳村,后童姓迁入。北宋仁宗末年,刘姓从龙游迁来。后童、劳两姓绝嗣,刘姓独兴,村名沿用。
因地处劳村和大同交界的田畈中央,以“丰畈”名村,期望能年年获得丰收。民国《寿昌县志》载有“上丰畈”、“丰畈庄”。
2007年,由原枫树底、白岭两村合并而成,经政府审核批准予以命名。一直沿用至今。
初时取万年、童兴两社名各一字得名,寓“万物兴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