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红安县太平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红安县太平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平安栈寺,明朝前名为太平寺,元末明初,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时期,朱元璋战败,被陈友谅军队追赶,朱元璋在太平寺避难一夜,安全躲过陈友谅追兵,朱元璋称帝后,改太平寺为平安栈寺,故名。
据元末明初,朱元璋率兵与陈友谅交战时,路过此地,马岩塆境内有口古井,天旱不干,下雨不浊,神井灵验,逢凶化吉,朱元璋率兵在此安营扎寨,养兵蓄锐,后一举反败为胜。朱元璋称帝后,为纪念此地,古井逐渐演变成“马家井”。
谢氏家族在清朝中晚时期,为抵御外来敌人侵犯,保证族人安全,用土石垒起寨墙,故名“谢家寨”。
因村内有一座山寨,犹如龙一般盘旋在寨外四周,似龙回头,故得名。
据元末明初,朱元璋率兵与陈友谅交战时,经过依河上的一座木桥后将桥上木板拆掉,使陈友谅追兵无法过河,朱元璋率部从此转危为安,转败为胜,朱元璋称帝后,将此桥封为“太平桥”。
据倒水河流经境内突转直角急弯,因水流浪急,形成潭涡,每天清晨曙光升起照在河面上,潭涡发出紫色光环,故得名“紫潭河”。
因此山的石头全部呈红色,山体形貌像镰刀,故得名“火镰山”。
清末民初,由当地上杨家塆知名绅士杨显清出资在原有简易便桥上重修一座坚固耐用的石桥,取名栋津桥,为方便依河两岸群众方出行。因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时可能由于笔误等原因,错将此桥取名冻心桥。
据称,明朝洪武八年,由八大姓氏(夏、艾、刘、宋、梅、邱、熊、姚)捐款兴建一座桥梁,取名“新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