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32年置上峡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8.5公里。面积164.1平方公里,人口1.5万。宣(汉)开(县)、宣(汉)凉(风)公路过境。辖宝塔、麒麟、黄岭、柳茂、铁石、杨柳、石鼓、黑天池、罐厂沟、柏树坪、柏杨坪11个村委会和汊河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电力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烟草。养殖山羊、牛、生猪、家禽……。 |
宣汉县辖乡。清乾隆年间建场,1949年置镇雄乡,1958年改公社,1966年更名毛坝公社,1984年置毛坝乡。位于县境西北部,后河中游,距县城29.3公里。面积143.7平方公里,人口2.3万。襄渝铁路设站过境,210国道南北贯通,后河常年通航。辖老街、大堰滩、弹子、堰口、长征、炉旺、大水凼、欢喜、云蒙、红岩、海棠、冒尖、天平、磨子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 |
宣汉县辖乡。明末建场,1932年置官渡乡,1958年改新华公社,1984年复置新华乡。位于县境北部,中河上游,距县城50公里。面积121.5平方公里,人口1.7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其境,中河常年通航。辖盐店、黄沙、花果、石咀、石子、金坪、桐园、柳树、大沟、华尖、泥溪、园坝、茅坪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茶叶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产桐油。养殖业以山羊、生……。 |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七年建场,1949年置厂溪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北部,中河中游,距县城80公里。面积120.6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达(川)白(沙)公路横贯其境,中河常年通航。辖三角坝、偏坡、盐井、双山、黑石、燕窝石、转角、老林、柏坪、四路、梅子、青岗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薯类、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家禽。……。 |
宣汉县辖乡。清康熙年间建场,1949年置黄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中河中游,距县城30.5公里。面积112.6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川)白(沙)公路过境,中河常年通航。辖书院、斑竹、独坪、贾口、慈竹、黄岭坝、康乐、双堰、黄金、官寨、青石、沙场、中庆1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家……。 |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七年建场,1932年置乡,1949年建沿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红峰公社,1984年置红峰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8.8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1.7万。胡(家)红(峰)公路直抵。辖厅房、白雪、桥河、龙象、炉城、垭口、水池、石堡、皇城、千山、石龙、石华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养殖业以奶牛、山羊、生猪、牛、家禽……。 |
宣汉县辖乡。1949年置河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龙泉公社,1984年改龙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75.5公里。面积91.6平方公里,人口0.4万。樊(哙)龙(泉)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梨坪、小坪、老场、高架、川石、金鸡、黄山、草坝、洛坡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大理石开采等行业。农业主产玉米、薯类。养殖业以山羊、生猪为主。特产生漆和黄柏、杜仲等中药材。境内有……。 |
宣汉县辖镇。清乾隆十三年(1748)建场,1949年置胡家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88.8平方公里,人口3万。襄渝铁路设站、210国道过境。辖锣鼓、鸡鸣、小垭、滑山、观桥、鸭池、荷子、峰沟、兰草、黄花、黄垭、金耳、三家、石梁、思乐、跳河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991年滑山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村级组织。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建筑……。 |
宣汉县辖乡。1952年置渡口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前河上游,距县城63公里。面积88.3平方公里,人口0.8万。新城(口)开(县)公路过境,前河常年通航。辖果坝、马老山、甘溪、下墩、龙潭、苦草、立石、钦家、大水坝、甜竹、风槽、水田沟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农机修配等厂。农业主产玉米、薯类、水稻,兼产烟草。养殖山羊、生猪、牛。为“百里峡”风景区入口。.……。 |
宣汉县辖乡。梁武帝大同二年为东乡县治,1932年置普光镇,1941年置普光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江口库区(后河)北岸,距县城20.2公里。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达(川)白(沙)、普(光)老(君)公路过境。后河常年通航。辖进化、北斗、塌垭、千河、杨侯、新滩、子坝、陡梯、铜坎、灯笼、支溪、芭蕉1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 |
宣汉县辖乡。1949年置福禄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塔河公社,1984年改塔河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2.1公里。面积82.8平方公里,人口2.2万。南(坝)塔(河)公路直抵。辖塔河、大店、高店、红山、红庙、印岩、石坝、枫木、梨木、石峡、摩天岭、号楼、平福、鸳鸯、油房15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食品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产桐油。养殖生猪、家禽。解放军高级将领向守志……。 |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十六年建场,1949年建老君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1.2公里。面积79.7平方公里,人口1.8万。清(溪)老(君)、普(光)老(君)公路过境。辖紫云、仙云、龙凤、铁尖、石门、毛鸭、古楼、三凤、垭豁、排马、黄草台、双坪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盛产茶叶。养殖山羊、生猪。清提督罗仕举出生于该乡。.……。 |
宣汉县辖乡。清嘉庆建场,1949年置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46.3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1.6万。土(黄)白(马)公路过境。辖沙坪、炮台、观岩、繁坝、獐虎、梧桐、白镇、毕成、磨嵌、马鞍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子,养殖山羊、生猪、牛。.……。 |
宣汉县辖乡。清光绪二十七年建场,1936年置石铁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7公里。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万。达(川)白(沙)公路过境。辖十字溪、河石、池岸、四坪、翁松、碑牌、老坝、化竹、白果、斜水1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粮油加工、制茶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产桐油。养殖山羊、生猪、牛。.……。 |
宣汉县辖乡。梁大同二年为宣汉县治,清嘉庆年建五宝场,1949年设五宝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中部,前河中游,距县城34.9公里。面积70.7平方公里,人口2.4万。南(坝)樊(哙)公路过境,与宣(汉)南(坝)公路连接,前河常年通航。辖三元、乌芽、关栏、金竹坪、牌坊、罗坝、回龙寨、大秧、梨耳、石沟、长白、沙沟、高梯、五宝、高坝、红草、跑马、石佛、鹞子、扇子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