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自治县辖乡。 1958年建大树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0.6万,均为东乡族。有公路接213国道。辖上米家、大树、红泉、郑家、南阳纃、关卜岭、妥牙、黄家、塔拉乌、乔鲁10个村委会。地处黄土梁峁沟壑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谷子。为县小尾寒羊基地乡之一。.……。 |
因东乡语“kaorei”得名,汉语简称考勤,故而得名。清代,属于东乡十会。1953年,设考勒乡。1960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属县辖乡。东乡族自治县辖乡。位于县境西部,刘家峡水库东南侧,距县城35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0.6万,均为东乡族。有公路接213国道。有汽船沿刘家峡水库通 i永靖县城。辖坡根、三塬、河西、八十个塬、岘子、当土6个村委会。境内有石英石等矿产。农业主产小麦、薯类……。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董岭乡,1958年并入龙泉公社,1960年析置董岭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0.5万,其中东乡族、回族占61%。213国道穿境而过。辖赵家山、周家塬、董家沟、苏尚、董家岭、长坝、三岭、大山、土坝塬、祁家、高嘴11个村委会。地处黄河、洮河会流处。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谷子。为小尾寒羊基地乡之一。.……。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沿岭乡,1958年并入汪集公社,1960年析置沿岭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0.5万,均为东乡族。锁(南)达(板)公路穿境而过。辖大沿、毛柴子、和平、红崖、新星5个村委会。地处干旱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蚕豆。.……。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风山乡,1958年并入汪集公社,1960年析置风山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0.5万,均为东乡族。有简易公路接锁(南)达(板)公路。辖丁家、岭村、南岭、那拉西湖、池滩、陈二甲、格路沟、上沟8个村委会。地处干旱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谷子。.……。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北岭乡,1958年并入大树公社,1960年析设北岭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中东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0.5万,均为东乡族。213国道穿境而过。辖范家、前进、大湾头、仓房、苏池、宋家岭6个村委会。地处黄土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谷子。为小尾寒羊基地乡。.……。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赵家乡,1958年并入果园公社,1960年析置赵家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0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0.5万,均为东乡族。锁(南)果(园)公路穿境而过。辖赵家、墙头、甘土沟、石头沟、白家、克什间6个村委会。地处巴谢河两岸,属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蚕豆。产早酥梨。.……。 |
因曾有车家人在此居住而得名。清代,属河州东乡十八会。1960年,成立车家湾公社。1983年置乡,属县辖乡。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60年设车家湾公社,1983年置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2公里。面积49平方公里,人口0.3万,均为东乡族。有公路接锁(南)达(板)公路。辖车家湾、水家、大湾、马脊梁、段岭5个村委会。地处干旱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糜子。.……。 |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高山乡,1958年并入汪集公社,1960年析置高山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0.3万,均为东乡族。锁(南)达(板)公路穿境而过。辖洒勒、岔巴、庙儿岭、布塄沟、中庄5个村委会。境内山峦纵横,沟涧交错。农业主产小麦、薯类、胡麻。境内有县属高山林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