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

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

  2024年1月,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委农办、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印发通报,决定确认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街道东湖新村社区等482个村(社区)为2023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村民居住的地方是整个山径的一半,故名。1958年属蓝塘公社半径大队;1961-1982年亦为半径大队,1983年,半径生产大队改为乡;1987年改为半径村委会;1989年乡改为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自设立半径村民委员会命名以来沿用至今。半径村……。
  1958年属蓝塘公社佛岭大队,1961年属凤安公社佛岭大队,1983年大队改为乡;1987年改为佛岭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撤区设村,设立佛岭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佛岭村……。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称中联大队;1984年改称中联乡,1987年改设管理区;1999年撤销管理区,设立中联村村委会,沿用至今。中联村……。
  因此村背后有一条大河流,且水源充足,故名。1949年和平解放前后,隶属大同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时下设为大队,即水背大队,1983年撤公社设区公所下设乡为水背人民政府,1987年撤区公所设镇人民政府下设管理区为水背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撤管理区设立为水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水背村……。
  因村子里的河水清澈见底,故名。1949年前是和平县长塘乡,1950年是和平县下车区秀中乡,1959年是和平长塘公社秀中大队,1979年春把秀中大队一分为二,秀河大队,1984年是长塘区公所秀中乡,1987年长塘公社秀河管理区,1999年设立为秀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秀河村……。
  1999年设立为河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河东村……。
  金溪村原为新民村。建国初期开始搞农业合作化,村中几位长者向驻村工作队建议,说新民村中心处有一个龟型小土丘。每天太阳升起时金色阳光照在龟身上金光闪闪,与前面小溪流水映成碧水蓝天。龟型小土丘是一个金龟,金龟望向前面的小溪,是一条“金溪”,建议“新民”改为“金溪”,故名。人民公社化时为金溪大队,1988年为金溪管理区,1999年撤销金溪管理设立金溪村民委员会。金溪村……。
  柘陂处于半丘陵地带,土地多种甘蔗,到处是一坡一坡的甘蔗,故取名为蔗坡,又“蔗”与“柘”同音,后改为柘陂。解放前是华南区,解放后为柘陂大队,后改为柘陂乡,1999年改柘陂村民委员会至今。柘陂村……。
  因该村是一条洞直入进出,溪流显眼,“流”“留”同音,村民称留洞。1958年称留洞大队,1983年称留洞乡,1987年称留洞管理区,2004年称留洞村委会,沿用至今。留洞村……。
  该村在清光绪年间被称为“二陂湖下”,不久改为陂洪下。尔后认为洪水有冲陂之义,有陂则湖水不涸,水中生蓬,蓬能护陂,故取陂蓬。1949年称陂蓬村农会,1957前年称陂蓬乡,1958年-1983年称陂蓬生产大队,1983年-1986年称陂蓬乡政府,1989年成立陂蓬管理区,1999年改称陂蓬村委会。陂蓬村……。
  因古时“洋门”称“良民”,含义是此处居住着善良的人民。因在当地方言中“良民”与“洋门”读音听起来相像,故名。原称洋门堡,后1958-1984年为洋门大队,1984-1987年为洋门乡,1987年4月称为洋门村,1989年9月改称为洋门管理区,1999年4月复称洋门村委会后,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洋门村……。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势较低,每逢大雨便是汪洋一片,年长月久便成了一片烂草塘,由池塘有利于养鸭,故名鸭池塘。1949年称鸭池村农会,1950-1957年称鸭池大队,1963年-1986年称鸭池乡,1986年后称鸭池管理区,1999年改称鸭池村委会。鸭池村……。
  因宋声河流经境内,在此地与韩江汇合,故名。1950年并入光夏村,1956年称红光村;公社化世并入光夏大队,1961年与光夏分开与黎光合并称河口大队,1987年与黎光分开称河口大队,1983年10月与黎光又合并河口大队,1987年与黎与黎光又分开称河口村委会,1993年称河口管理区,1999年改称河口村委会。2004年11月撤销下堡镇,原属下堡镇管辖的河口村委会,现归属水口镇管辖。河口村……。
  梅州市梅江区龙上村位于三角镇南部。龙上村辖2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613户,人口2305人;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9亩。龙上村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黄豆芽,村特色经济收入有生猪、生鱼、沙田柚,上一年龙上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760万元。近年来,龙上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根据龙上村实际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花卉专业种植和养猪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及蔬果种植增加村民收入。2002年被……。
  梅州市梅江区桃西村位于梅州市环市西路桃西段35号。桃西村辖1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384户,人口1477人;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3亩。桃西村年平均气温为22℃,年降雨量约为1400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水稻、,上一年桃西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为45万元。近年来,桃西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发展经济方面,主要措施,有三个方面:1、采用集约土地统一开发模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