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21]

云南省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21]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森林乡村建设,省林草局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工作。按照《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试行)》有关规定,在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推荐、州市级林草主管部门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审查,省林草局评价认定了第二批省级森林乡村1015个。
  彝语“迭舍莫”,“迭”:平地,舍:黄色,莫:地方,意为:土色黄的小平地。因。1934年属第四区人镜乡;1938年属碧云乡;1949年属中心区碧云乡;1951年属第三区为迭舍莫乡;1958年属富冲公社为迭舍莫管理区;1960年为富良棚公社迭舍莫管理区;1961年为富良棚公社迭舍莫大队;1962年属富良棚区为迭舍莫公社;1963年为第三区迭舍莫公社;1969年属富良棚公社为迭舍莫大队;1983年属富良……。
  彝语“塔甸”,“塔”送树、“甸”平低。意为:松树多的平地。村名由此而得,村民委员会驻塔甸大寨村。元初曾立百户所;民国初年属勋庄乡;1934年属第二区龙泉乡:1938年属文蔚乡;1949年属文玉区文蔚乡;1951年属第四区塔甸、甸尾两乡;1958年为塔甸公社塔甸管理区;1962年属塔甸区为塔甸公社;1963年为第四区塔甸公社;1969年为塔甸公社塔甸大队;1983年属塔甸乡为塔甸大队;1984年属塔……。
  因行政村辖区地处小河流域,得其名。村民委员会原驻普牡丹村。1949年前属甸中镇;1949年属甸三区甸中镇;1951年属第二区设小河乡;1958年属甸中公社为小河管理区;1961年属甸中公社;1962年属甸中区设小河公社;1963年为第二区小河公社;1969属甸中公社为小河大队;1983年属甸中镇为小河大队;1984年为甸中区小河乡;1988年属甸中镇设小河行政村;2000年撤村公所,建村民委员会。……。
  民国4年(1915年)始建集市,逢一、六日赶集。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兰英区;1950年10月用北区与禄丰县土官区二街办事处的柏树、二街、六街、茶树对调,划归易门,属四区,为柏树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柏树管理区;1959年属柏树公社,为柏树、摩所两管理区;1961年属小街区公所柏树公社,为迤栖、柏树、山凹、摩所四个管理区;1963年属四区,为柏树公社;1969年属东风公社,为柏树大……。
  罗尹到亦称罗依岛,彝语。罗:河、箐,依、尹:水,到:喝,意为“喝河水的村子”。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兰英区,为罗尹、法本两行政村;1950年10月属四区,为罗尹、法本两乡;1954年属四区,为法泽、法源两乡;1958年属狮子山公社,为罗尹管理区;1961年,属小街区公所小街公社,为法泽、法本、罗尹三个管理区;1963年属四区,为罗尹公社;1969年属东风公社,为罗尹大队;1979年属柏树……。
  绿汁,彝语,由“潞兹啦”演变而成。潞:石头,兹:陡壁,啦:江河,意为石头壁立的江,演变为绿汁江,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属保良乡;宣统三年属西区;民国20年(1931年)属三区,为康宁乡;民国28年(1939年)属惠民镇;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惠民区,为绿汁行政村;1950年属三区,为绿汁乡;1958年属三家厂公社,为绿汁管理区;1959年属三家厂公社,为绿汁、马干田两个管理区……。
  米苴:彝语。米:地,苴(方言读作“嘬zuo”),小,意为“地块较小的村子”。1931年属四区,为米苴乡;1939年属惠民镇,为米苴保;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惠民区,为米苴行政村;1950年属三区,为米苴乡;1958年属铜厂公社,为米苴管理区;1961年属西山公社,为米苴、大箐、上村三个管理区;1963年属三区,为米苴公社;1969年属团结公社,为米苴大队;1979年属铜厂公社,为米苴大……。
  明朝初年,浦贝东西两面高山相夹,状似槽子,石莲寺水尚未开发,从地面浸流,香蒲丛生,称“蒲里”。1764年属十会;1931年属一区的莲浦镇和二区永宁乡之一部;1939年属乾元镇;1949年12月3日易门解放属城区,为浦贝行政村;1950年属一区,为浦贝乡;1954年属二区,为浦贝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浦贝管理区;1959年属浦贝公社,为上浦贝、新街、下浦贝、碗水四个管理区;1963年属二区,为……。
  十街:明清时称甸末市,以逢五、十日赶街,俗称“十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属保西乡;宣统三年(1911年)属南区;民国20年(1931年)属二区,为永靖镇;民国28年(1939年)属汇川乡;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汇川区,为十街行政村;1950年属二区,为十街乡;1958年属易都公社,为十街管理区;1959年属易都公社,为十街、魏所两管理区;1961年属十街区公所十街公社,为十街……。
  中屯:明初军屯以县城中分为南、北两屯,北屯又分上、中、下三屯,按地理位置此屯居中,故名:“中北屯”,后简称中屯。1949年12月15日易门解放属城区,为中屯行政村;1950年10月属一区,为中屯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方屯管理区;1963年属一区,为中屯公社;1969年属红星公社,为中屯大队;1979年属方屯公社,为中屯大队;1984年属方屯区,为中屯乡;1987年后属方屯乡,为中屯行政村;2……。
  青龙厂:“青”指青铜,“龙”矿脉的俗称,因产青铜得名。青龙厂,据《元江志稿》载:“元明之际,元江产铜甚旺”。清康熙44年正式注册开办,至咸、同年间因兵祸,销路滞塞而停产。驻地青龙厂。解放前设青龙镇,1950年设青龙乡,属第一区,1958年为管理区,属青龙公社,1962年为小公社,属第六区,1970年改大队,1984年恢复乡,1987年撤区设办事处,2000年设村委会,属青龙厂镇,2011年5月17……。
  大水平,以旧时村边有一分配农田用水的石凿水“木刻”,谓之“水平‘,故名。驻地大水平。1950年属朝明乡驻大白田,1951年设大水平乡,属第六区,1958年并入元江农场,1960年从农场划出为小公社,1970年改大队,1983年恢复乡,1987年设村公所,1999年撤销原澧江镇和大水平乡,合并为新的澧江镇,设立大水平村民委员会,2011澧江镇分为澧江街道和红河街道,设立大水平社区居民委员会,划分到红……。
  “那整”训傣语,“那”:田,“整”是“吊”的讹误,“吊”:牧,即放牛羊的田房。驻地那整村。那整,清朝中期,起始时间据史无可考,历史沿用至今。2011年8月设立那整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1951年为那整乡,1958年并入元江农场代管,1961年从元江农场划出归第一区,设“那整”、“沙沟头”两个管理区,1962年两个管理区合并为那整小公社,1970年称那整大队,1984年撤区建乡,改那整大队为那整乡,1……。
  大哨,以旧时军事设置得名,明代曾设军哨,“哨”,军事编制,百人为哨,有哨官,清代在此设过“军塘”,属元江营管理辖,称大哨塘。因从大哨迁出建地,故有大哨、小哨之分。村委会驻大哨村,故名。1950年设大哨乡,1958年改为大哨管理区,1962年改为大哨小公社,1970年为大哨大队,1983年恢复大哨乡,1987年设大哨村公所,2000年设大哨村民委员会至今。大哨村……。
  曼来,是“曼盾来”的变音,“曼”:村,“来”:黄秧树,即黄秧树村,因旧时黄秧树多,故名。驻地曼来。解放前属武山乡,解放初设曼来乡,属第二区,1958年归红光农场代管,1978年划入东峨公社为曼来大队,1983年恢复乡,1988年2月设村公所,2000年设村委会,属东峨镇,2011年5月17日,设曼来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8月撤销原东峨镇、羊岔街乡,合并设立曼来镇,保留曼来社区居民委员会,增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