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9]

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9]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云南省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云农领发〔2022〕7号)要求,各地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经逐级申报、分级审查、省级实地核查抽查,评定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新民社区等20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为云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精品村。
  1984年6月属茨竹坝乡。1988年6月改为办事处。2000年8月更名为茨竹坝村民委员会至今。茨竹坝村……。
  “猛”指地方;“硐(董)”指坝子。意为有坝子的地方,以村居坝子而得名。1954年建乡。1958年设管理区。1961年改为大队。1962年改为小公社。1971年又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1988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9月改为猛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猛硐村……。
  茅坪村在都龙镇境西南部,村民委员会驻茅坪,距镇驻地19千米,距县城40千米,驻地海拔1528米,属都龙镇,辖茅坪、新坪、岩头、南车、懂腊鱼、田竹坪、丫口上寨、丫口下寨、南庄等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辖区范围:东至东瓜林村民委员会,西至牛马榔村民委员会和光坎村民委员会,南至金厂村民委员会,北至坝保村民委员会。属山区,总面积28.3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974亩,其中:水田529亩;干田286亩;旱……。
  1952年至1955年7月为田湾第七村。1955年7月至1959年为乡。1959年4月1969年为小公社。1969年至1983年为大队。1984年至1987年为乡。1988年至1999年为行政村。2000年6月改为田湾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田湾村……。
  因驻地蚌常,壮语音译汉,壮语意为小山包上面,故名。1963年为蚌常公社。1972年称蚌常大队。1984年称蚌常乡人民政府。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为蚌常行政村。2000年8月1日改革为蚌常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蚌常村……。
  驻地矣得,彝语意为出水洼塘,故名。1970年体改后称矣得大队。1984年体改后称矣得乡。1988年2月改称矣得行政村。2000年8月1日改为矣得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矣得村……。
  壮语:原名八戛,八——口;戛——赶场;因村前集中赶过集得名,原名八戛,因“甲”戛两音相近,后演变为“八甲”,故名八甲村民委员会。解放初1949年属八宝乡。1950年设八甲行政村。1952年设八甲乡。1958年称八甲管理区。1961年称八甲大队。1962年称八甲公社。1970年又称八甲大队。1984年称八甲乡。1990年称八甲办事处。2000年6月称八甲村委会,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八甲村民委会员成立……。
  状语:斗——坝子,月——小,因居住的坝子小,故名斗月村民委员会。1950年属者兔区第三行政村。1951年称斗月乡。1958年称斗月管理区。1961年改为斗月大队。1962年称斗月公社。1970年复称大队。1984年称斗月乡归者兔区辖。1989年称斗月行政村。斗月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7月10日村改委,前身是斗月行政村,村改委后沿用至今。斗月村……。
  1915年由广南划入麻栗坡对汛特别区田蓬对汛特别第七区。1946年属田蓬对汛崇普乡。1949年属田蓬乡崇普乡。1950年田蓬区大坪乡。1957年划入富宁县第六区(田蓬)设大坪乡。1958年为木央公社大坪管理区。1962年为田蓬区大坪公社。1969年为木央公社大坪大队。1984年改行政村。2000年改大坪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大坪村……。
  1950年为田蓬区龙哈乡。1957年划入富宁县设第六区(田蓬)龙哈乡。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69年称大队。1984年称乡。1989年称办事处。2001年称龙哈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龙哈村……。
  南岛河村民委员会1950年为曼连乡属南屏区,1957年撤区并乡后属南屏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南岛河公社属南屏区,1969年改为南岛河大队属南屏公社,1984年改为南岛河乡属南屏区,1988年改为南岛河村公所属南屏乡,1997年改为南岛河办事处属南屏镇,2000年改为南岛河村民委员会属南屏镇,2003年,异地扶贫南岛河开发区合拼南岛河村民委员会属南屏镇,安置的异地移民为来自昭通的异地移……。
  因本村民委员会命名时寓意各族人民大团结之意,故而得名。驻地黄草坝,故名。团结村民委员会1950年为团结乡属震东区,1954年划归翠云区,1961年改为团结公社属翠云区,1969年改为团结大队属翠云公社,1984年体改复为团结乡属翠云区,1987年改为团结行政村属翠云乡,2000年改为团结村民委员会属翠云乡,2004年翠云乡改为六顺乡,2012年撤乡设镇六顺乡改为六顺镇,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团结村……。
  村民委员会驻地老姚寨旁有温泉,故而得名。1912-1948年为龙寿乡南温箐保。1949年为龙寿区温泉乡。1951年3月为凤阳区温泉乡。1958年11月为温泉管理区。1961年为温泉公社。1969年为温泉大队。1983年5月体制改革为温泉乡。1988年为温泉村。2000年8月村改委,为温泉村民委员会。温泉村……。
  取清水河与平掌村两村的首字命名清平。村委会驻地清水河,故名。1956年前属普洱县(现宁洱)管辖;分称清热、平坝两个管理小区;1957年划归墨江县管理;改称清平管理区;1959年后称清平大队;1984年改称清平彝族乡;1988年改称清平村;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称通关镇清平村民委员会至今。清平村……。
  傣语地名,以驻地小者吉得名。者吉意为东叶寨。解放前设乡;1950年与都拉同为一个村政府;1953年改为乡政府;1958年分开,为者吉管理区;1961年为者吉小公社;1968年为者吉大队;1984年为者吉乡;1987年改为者吉办事处;2000年改为者吉村委会至今。者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