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印江县新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印江县新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该村于1956年合作社后与团山合称为新寨小乡,后与团山分大队,分为团山,新寨两个村,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新寨村村民委员会。

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该村于1956年合作社后与新寨合称为新寨小乡,后与新寨分大队,分为新寨、团山两个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团山村村民委员会。

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原名善都,1956年为新农大队,合并干家沟大队,1960年恢复善都大队,文革时期改名为红卫,后于1979年更名为善都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善都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该村于1956年与善都合并取名新农大队1960年恢复为干家沟。

后简称为干家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干家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建国后,1955年建茶园初级社,1957年建茶园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茶园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茶园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茶园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原属雁水村,1956年分大队后改为棬子塆村与雁水村,此为雁水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雁水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原属雁水村,1956年分大队后改为雁水村与棬子塆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棬子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原与撕栗村为一个村,1960年分大队时改为撕栗坪和新坪两个村,此为新坪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新坪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1955年建撕栗村初级社,1957年建撕栗村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撕栗村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撕栗村.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撕栗村村民委员会。

隶属新寨乡。

2015年撤乡建镇,隶属新寨镇管辖至今。

1955年建后坝初级社,1957年建后坝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后坝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后坝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后坝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该地原名就为凯望,大跃进时期改名为红星大队,后于1962年更名为凯望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凯望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唐属思邛县。

宋属思堡。

元隶属思邛江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1372),隶属水德江长官司。

清改隶安化县。

民国四年(1915)改属印江县,民国中期设印南乡,隶属城关区。

1952年12月更名为新寨乡,隶属第一区;原为红星大队,1960年更名为龙塘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龙塘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1955年建泗塘初级社,1957年建泗塘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泗塘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泗塘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泗塘金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1955年建凤和初级社,1957年建凤和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凤和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凤和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凤和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

1955年建高峰初级社,1957年建高峰高级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改为高峰大队,1984年机构改革后,更名为高峰村。

1984年1月11日,中共印江县委批准《印江县农林综合改革方案》,“对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改为乡(镇)政权。

全县原来的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3月16日,成立高峰村村民委员会。

1992年撤区并乡后属新寨乡管辖。

2015年撤新寨乡建新寨镇,随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