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延庆区永宁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3]

延庆区永宁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3]

清代有村,建村时王姓居多,故名王家山。上王家山清代有村,因处王家山上方,故名上王家山。王家山辖王家山和上王家山两个自然村。

王家山村北临永宁城,南临东灰岭,西邻南张庄。地处山间丘陵地带,海拔540米。村辖域面积4.98平方公里,村内主街为东西走向。全村有446户,971人。有汉族、满族。姓氏以张、王、刘为主。

南张庄村北近永宁城,南与彭家窑相望,东临东灰岭,西毗西灰岭。1961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南张庄为公社所在地。下辖头司、四司、东灰岭、西灰岭、南张庄、彭家窑、鲁家园7个村。1966年撤南张庄公社并入永宁公社。鲁家园为南张庄的自然村。

村中有古槐一株,树龄270年,干径83厘米,长势旺盛,为市二级保护古树。

南张庄村位于延庆县城东南17.8公里处,在永宁镇政府驻地南4公里处,耕地面积1330亩,林地面积1779亩,农业种植全是玉米旱地。有奶牛养殖小区1个,能容纳200头奶牛,肉鸡养殖小区1个,共16栋鸡舍,年出栏500万只。

南张庄村现有164户,农业人口332人,非农业人口59人。有汉族、满族。姓氏以朱、张、鲁为主。几年来,加大力度进行新农村建设,在环境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村民也得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实惠。

东灰岭村有明代建广生庙一座。

东灰岭村位于永宁镇政府东南约5公里处,东、南、西三面环山。全村共508户,1080人,其中农户355户,属于少数民族村。村域总面积9平方公里,有耕地3000亩,粮田面积2900亩,山场有林面积7000亩。村中土地是丘陵地带,占总面积的50%。现有野生杏林3000亩,辽核1号400亩。

近几年来,把养殖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目前,共有鸡舍23栋,依托肉鸡养殖产源,为近百名富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彭家窑村清代有村,因彭姓居多,又曾居住于山中窑洞之内,故名彭家窑。

彭家窑村北近南张庄,南靠荒坡梁,西临头司。白河南干渠从村北经过。地处山前阶地,海拔556米。村辖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村内主街呈东西、南北走向,全村共208户,480人,耕地1256亩,山场面积6500亩,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经济来源。

西灰岭村东与南张庄靠近,南与头司毗邻,西南四司接壤,东与彭家窑相望。地处半山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576米。村辖域面积10.4平方公里,村落主街呈东西走向。全村340户、711人。有汉族、满族。姓氏以孙、胡、高、张为主。

村中有龙王庙一座,坐北朝南,正殿3间。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保存完好。村北有胡道台墓一座,为县级保护文物。

村内古槐3株,古松一株,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头司村地处永宁镇偏南方向8公里。西南近四司,东北临彭家窑,南靠群山,北毗西灰岭。地处山前台地,海拔584米。村内有69户人家,168人,村辖域面积3.56平方公里,村落主街呈东西、南北走向。村耕地面积555亩,以种植玉米为主要产业,并出租一个占地8亩的养猪养殖小区。现村有数字影厅、益民书屋、健身小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四司村位于永宁镇正南距永宁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处,属永宁镇最南端的行政村,村域位置三面环山一面通川,村域内未利用地和牧草地占村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自然风景优美。全村现有农户102户,人口291人、有农村劳动力110人,总面积19016.8亩,其中耕地500亩,林地16212.8亩,未利用地2058.3亩。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种植、养殖、林地看护、旅游业和劳务输出。

村南1公里,有闻名已久的青龙潭,位于两山夹峙之中。其上建有龙王庙1座,后毁。2006年于旧址重建,并立碑记之。庙东有一巨石,名曰:“风动石”。别看它那么重,但只要用用手指轻轻一推,它就前后晃动,如果你用力推,它却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