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几户姓吴人家在此定居建村,起名吴村。 |
以姚姓得名姚村。 |
清朝年间,黄河大决口发生水灾,百姓逃荒到此地,大多数为河南、山东人氏,他们在此开荒种地,因村北有个土墩,村庄方圆是五里,因此得名五里墩。 |
明末,由山东两户孟姓人家在此居住建村,取名孟家庄。 |
原先叫西相李,常村转来曹氏五兄弟后,为了南北相李区分改名为曹家庄。 |
乾隆年间,堡子因三面环沟,四面城墙高驻,东南门前设吊桥,故名“天险堡”,后传说,堡子中有柴楦扶贫济世,除恶扬善,四乡难民纷纷投奔,并在附近定居,人们安居乐业,匪盗不扰,故名“太平庄”,晋国时期,晋文公晋重耳曾逃难此地并受庇护,后晋献公知道此事派李牧火烧太平庄,李牧为救人,改路为耕地,报太平庄灭,原太平庄称“蟠桃村”,后传清朝有位老者因当地有树无果,盘中无桃,觉桃即为道,遂改盘道。 |
村南口有碑记载,汉时关公骑马路过此地休息,喂马住宿,故名站李。又一说:唐初年,尉迟恭(字敬德)率兵路过此地驻扎,取名驿站,后人改名为站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