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威宁县龙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威宁县龙场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该社区是龙场镇下辖的居委会,又因粮食产量丰富,故而得名。
彝语地名,树舍:彝语姓氏为苏,故名。
建国前属歼四联保、三保、四保建国后属龙河大乡所辖称三村、四村。1953年建立河块乡,1962年成为河块公社,彝族地名:清光绪年间,现公社驻地由彝族河客家,(汉语,为杨姓,开发)。因此称“何家梁子。1952年演化为河块。
光绪年间,此地全部居住着布依族,布依族迁走后留名“格朵”,意为布依族居住的寨子,1958年建大队时,就取名格朵,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开戛”是彝族语言,即“凹地之口上”之意。根据谐音引伸沿用至今。
因在解放时,该地森林茂盛,故称箐森,故名。
因地处边远地带,后由谐音发展而来,故而得名。
因此地当时有块坪子是圆形,“圆”与“元”同音。故称为元坪。
因当地曾有和木嘎官家(彝语)一个大队的兵力驻扎在此,后来就用汉语翻译为“红光”命名。
曾有彝族居民噜嘎在此居住,汉语译为“同心”的意思。
此地有一大坪子,坪子中间是一个场坝,清朝时由于山崩塌,大坪子早已消失,二流传至今。
1953年,因龙场、吴海、柳树、河块四个乡合并为龙场大乡,1958年建社,以此得名。
因地势平坦,1958年建公社后,取名乐坪,由此得名。
此地有一营盘,1958年粮食丰收,故取名营丰。
因该地青松覆盖面广,常年呈现绿色,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