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镇政府驻地位于景福社区,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景福镇社区更名为景福社区。 景福社区幅员面积约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10人,有3150户(党员80人)。 |
社区位于该境内的垭口上,故名。2020年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将方垭场镇社区更名为方垭社区居民委员会。 方垭社区幅员面积约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9人,有109户(党员21人)。
|
原双乐乡政府驻地位于社区,故名。2020年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将双乐乡政府更名为双乐社区居民委员会。 双乐社区幅员面积约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4人,有312户(党员19人)。 |
该地地形狭长似湾状,境内的土质属于白色沙子。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向阳公社十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白沙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2001年撤白沙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白沙湾村村民委员会,简称白沙湾村委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将桅杆湾村、白沙湾村和蜜蜂嘴村合并,设白沙湾村,办公地点驻原蜜蜂嘴村。 白沙湾村距离景福镇2.5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941户2672人(党员107人),总耕地面积为205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低保户37户,五保户20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3895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580元。 |
此处原为五大队,境内有座山,又名“营盘山”,村借此取名营盘山村。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营盘山公社营盘山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营盘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2006年撤掉营盘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营盘山村村民委员会,简称营盘山村委会。 2020.5.15根据(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麻柳树村和罗家祠村合并,设营盘山村村民委员会。 营盘山村距离景福镇6.5公里,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有1773户4753人(党员132人),总耕地面积为416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低保户42户,五保户14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水果,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6825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360元。 |
因此地原为一大队,境内有拦河堰,又名“马口堰”,村借此堰名为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马口堰公社马口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马口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2013年撤掉马口堰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马口堰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马口堰村委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将马口堰村和大屋沟村合并,设马口堰村,办公地点驻原马口堰村。 马口堰村距离景福镇8.4公里,全村有12个村民小组,有879户2758人(党员93人),总耕地面积为2829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低保户48户,五保户10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藤椒,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4101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870元。 |
此处有寺庙一座,又名“菩提寺”,村借此取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菩提寺公社菩提寺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菩提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2005年撤掉菩提寺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菩提寺村村民委员会,简称菩提寺村委会。 2020.5.15,《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三府函[2020]27号)与陈家沟村合并,设菩提寺村村民委员会。 菩提寺村距离景福镇16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有636户1986人(党员58人),总耕地面积为2416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低保户29户,五保户12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藤椒,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2845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330元。 |
境内有座桥,名“金龙桥”,村名借桥梁名为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金星公社一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金龙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2009年撤金龙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金龙村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金龙村村委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土桥沟村和崇心寺村合并,设金龙村村民委员会。 金龙村距离景福镇5.5公里,全村有14个村民小组,有1144户3534人(党员128人),总耕地面积为3081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低保户77户,五保户19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柑橘,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5456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5440元。 |
此地原为二大队,境内有一天公山,村名以山名为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天公山公社天公山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天公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9年撤掉天公山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天公山村村民委员会,简称天公山村委会。 2020.5.15(三府函[2020]27号)《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与陡沟村和清凉寺村合并,设天公山村村民委员会。 天公山村距离景福镇10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944户2978人(党员104人),总耕地面积为2872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低保户52户,五保户14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4356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630元。 |
原槐花店村和太平山村合并,新村取“槐”“山”二字命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将槐花店村和太平山村合并,槐山村村民委员会。 槐山村距离景福镇2公里,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有801户2357人(党员80人),总耕地面积为2087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低保户20户,五保户19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柑橘,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3559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5100元。 |
境内状元碑是纪念宋代状元苏易简的石碑。2020年根据村级建制调整设状元碑村村民委员会。 状元碑村距离景福镇2.5公里,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有1233户3528人(党员95人),总耕地面积为2456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低保户59户,五保户22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藤椒、甜橙,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5334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5120元。 |
由宋朝苏姓状元的住宅钟鹤楼,村借此楼名为名。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时设立双乐公社八大队管理委员会,1981年全国第一次地名普查时更改为钟鹤楼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92年撤掉钟鹤楼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钟鹤楼村村民委员会,简称钟鹤楼村委会。 2019.12.27三府发〔2019〕32号三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双乐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景福镇管辖。 2020.5.15,《关于潼川镇等33个乡镇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方案的批复》(三府函[2020]27号)与大石包村合并,设钟鹤楼村村民委员会。 钟鹤楼村距离景福镇5公里,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有817户2558人(党员86人),总耕地面积为2080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低保户48户,五保户22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柑橘、水产养殖、家禽养殖,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3837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980元。 |
此名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邻里和谐共生,故名。2020年根据村级建制调整设和谐村村民委员会。 和谐村距离景福镇2.5公里,全村有20个村民小组,有1497户4518人(党员152人),总耕地面积为4271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2户,低保户95户,五保户36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蔬菜,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6858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5180元。 |
2012年撤销向阳镇设景福镇,为留住老地名文化,又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寓意,当地居民遂借原镇名取村名。1950年至1958年,为景福乡一村(后分为景福一村和九村)。 1958年更名为景福公社九村。 1967年更名为向阳公社。 1984年更名为向阳乡松树湾村。 1992年更名为景福镇松树湾村。 2020年,景福镇村级建制调整,观音堂村、鲜家嘴村和松树湾村合并设向阳村村民委员会。 向阳村距离景福镇1.5公里,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有1695户5253人(党员136人),总耕地面积为3152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低保户46户,五保户22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蔬菜,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8047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5320元。 |
2012年撤销太和镇设景福镇后,为留住原有的地名文化,寄托了当地群众希望天下太平和谐,故名。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设太和村村民委员会。 太和村距离景福镇7公里,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有1516户4588人(党员130人),总耕地面积为3677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低保户43户,五保户11户。村上的主导产业是水稻、藤椒、柑橘,2019年全村总产值大约为6615万元,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概为1442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