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仁和区仁和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仁和区仁和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仁和镇老街居委会成立于1986年,2001年更名为老街社区居民委员会,位于仁和区中心城区,社区管辖面积约1.2平方公里,现有浩远兰庭、春天花园、碧水阳光、宝灵小区等7个居民住宅小区,总住户4800余户,15839人。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8个,党员共484人;辖区有仁和区最大的商业文化广场仁和广场(市级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机关、事业单位13家,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共计450家。2020年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原老街社区一分为三,消除了原来的2万余户、6.1万人的 “超大型”社区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方面的痛点,进一步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

仁和区仁和镇仁和街社区便民服务站位于仁和区仁和街112号,便民服务站依托党群服务中设立,便民服务站公共服务项目涉及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卫生计生、社会救助、残联、工会、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仁和区仁和镇仁和街社区便民服务站配备帮办代办工作人员14人,党员7名,设置窗口6个,其中窗口工作人员6人,窗口党员5名,全体工作人员坚持“用心服务 传递真情”的原则服务辖区群众,便民服务站规范了制度,配备了办公设施设备、便民服务设施,更好满足办事人员需求。社区便民服务站采用“定点办、预约办、上门办、掌上办”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沙沟社区位于攀枝花市南大门,属于城乡结合部,东面与青山公墓、殡仪馆相邻,西面与仁和大桥、土城街相邻,南面与莲花村相邻,北与沙沟村相邻,区域长约4.5公里,宽不足1公里,形成不规则地形状况。下辖10个居民小组 (其中下沙沟属于原农村建制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社区居民3125户,常住人口10846人,外来零时居住人员3000多人(流动人口正在增加),总计13546人,人员居住不集中。 辖区有市国营林场、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区农牧局、区委党校、第四人民医院、大河中学、区邮政局、市殡仪馆、市青山公墓等企、事业单位11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社工3名,劳动协管员1名,专职网格员1名。社区设有党委1个,分支部4个,党员共计176名。

大河社区于2001年11月村改居委会,位于仁和区正通巷33号,东起一组塘房弯,西到联通桥,南至牛羊肉一条街,北达东风小学,属仁和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户数3782户,总人口12558人,其中流动人口3200人。现有学校1个,幼儿园1个,农贸市场2个,行政事业单位加企业法人单位213个,产业活动单位37个。大河社区共有社区干部18人,其中,党委书记、主任1人,党委副书记1人、社区副主任1人,社区委员5人,有社工5人,专职网格员2人,劳动保障协理员1人,公益性岗位2人。目前,社区将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下设有8个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长8名,妇女小组长4名,楼栋长86名。社区有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183人。

弯庄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位于仁和镇中心城乡结合部,辖区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201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居民组的位置设5个网格进行民情管理,现有居民组12个,居民小区5个,分别是上海花园、和润小区、安置小区、和谐御林、水岸沙湾。现常住居民6624户,总人口22334人,其中流动人口1986人。 社区党委现有党委书记1名,党委委员4名, 弯庄社区党组织按照党员居住地划分为7个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0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党委书记1名,主任1名,委员7名,网格管理人员5名,社工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1人。 弯庄社区现有办公场所560平米,设置了大小会议室、便民服务站、支部活动室、资料室、大调解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儿童阳光成长室、社区阅览室、道德讲堂、老年大学等,社区阅览室现有藏书4100余册。配置了档案柜、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电子显示屏;打造了休闲广场,健身活动场地。有固定的法治宣传栏、科普宣传栏、文化宣传栏、五务公示栏等。

土城街社区成立于2002年,位于仁和镇中心城乡结合部,辖区总面积约1.25平方公里。管理范围为:东起仁和老桥;南至上城广场; 西至民族中学;北止上海花园;现有常住居民3100户, 人口13000余人,其中流动人口2000余人。土城街社区成立组织机构有:中共党支部1个,居民委员会1个,社会民间组织促进会1个。社区党支部,现有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党小组长3名,直管党员172名,外出务工党员78名。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委员6名,社工6名,劳动保障协理员1名。其次还成立有社区顾问1名,治安巡防人员20名。固定志愿者15名。设有7个居民小组,12名居民小组长,47名楼栋长,43名居民代表。土城街社区管辖范围内,现有企事业单位18家,有物业小区2个,其中有攀钢花城物业小区、竹苑春晓物业小区。有幼儿园2所,其中有攀钢幼儿园、小天使幼儿园,有民族中学1所。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有350家。有阳光舞蹈队、欢乐腰鼓队,光明合唱团三支文艺队伍,并设有社区老年学校、居民学校、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民间自治组织,在2008年成立有社会民间组织发展促进会机构1个。

四十九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12月,社区管辖范围为1.2平方公里,北起四十九同乐家具城,南至春天花园安置房,东至宝灵寺下仁和河为界,西至峻岭天下小区。辖区8个居民小组(其中纯城镇小组6个,农转非小组2个),现有住户7203户,2.1万人(含流动人口8000人),辖区企事业单位共计160家,社区成立党委1个,下设党支部12个正式党员526人,预备党员1人。辖区内建有佛教文化场所宝灵寺(其前身为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991年8月10日更名为宝灵寺),历经几代人的心血现已成为攀枝花市佛教文化中心。

银华社区是经仁和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设立,为仁和镇人民政府下属基层单位,仁和镇银华社区于2021年3月正式成立。社区致力于推进“新社区、兴银华、心服务、馨感觉”服务理念,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仁和区仁和镇银华社区位于银华路152号(临时办公点),社区新办公场地位于秋沙路1号,办公面积800余平方米。银华社区所辖区域有银华路中心线以东、云盘路中心线以南、攀枝花大道南段中心线以东、华芝路中心线以东、云康路以西、银华路中心线以东区域。有领誉、银泰、华芝、金科、水云间、甲地等6个商业小区及49公租房,现有住户7000余户,已入住居民21000余人。银华社区党委现有党员210人,下设5个党支部,在泰悦居小区内打造党支部活动室,以“党建促共建,创新服务载体”为目标,全力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仁和镇银华社区配备工作人员16人,党员7名,其中窗口工作人员7人,窗口党员7名。新办公室设置办事、自助、等候、办公、会议等5个功能区。设置5个综合窗口,1个“办不成事”窗口,设置多功能室2间,配套设置活动、阅读等设施设备。

沙沟社区位于攀枝花市南大门,属于城乡结合部,东面与青山公墓、殡仪馆相邻,西面与仁和大桥、土城街相邻,南面与莲花村相邻,北与沙沟村相邻,区域长约4.5公里,宽不足1公里,形成不规则地形状况。下辖10个居民小组 (其中下沙沟属于原农村建制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社区居民3125户,常住人口10846人,外来零时居住人员3000多人(流动人口正在增加),总计13546人,人员居住不集中。 辖区有市国营林场、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区农牧局、区委党校、第四人民医院、大河中学、区邮政局、市殡仪馆、市青山公墓等企、事业单位11个。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2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社工3名,劳动协管员1名,专职网格员1名。社区设有党委1个,分支部4个,党员共计176名。

莲花村成立于1981年,位于仁和镇东郊,辖区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现有常住居民811户, 人口2000余人,流动人口30余人。 莲花村设一个党支部,现有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党小组长5名,直管党员40名,外出务工党员2名。 莲花村村民委员会,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委员4名,村官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1名。其次治安巡防人员20名,固定志愿者12名。设有5个村民小组,5名村民小组长,67名居民代表。管辖范围内,现有企事业单位2家,有农家乐20余家,有一支文艺队伍。

田坝村辖区大约9平方公里,管理范围,西接中坝乡团山村;东至土城社区第一农贸市场;南接莲花村;北止弯庄村。田坝村一共有9个村民小组,共973户, 村民3166人,其中有5个村民小组已转为了居民。 田坝村支部,现有支部书记1名,支部委员2名;党小组长9名;纪检小组长1名,纪检委员2名;党员65名。村民委员会现有工作人员7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委员4名,社工1名。 田坝村辖区范围内,有民族中学一所;企业:吉和泰食品加工厂、永美面包厂、科扬预制板厂、林森木材加工厂。单位:水务局、电力公司、煤管局、动物防疫站;农家乐:正庄休闲山庄、崔家大院、天宏农家乐、世外静山庄。居民点:上城景园小区、上城麓园小区、上城二期居住小区、土城建材城,一所幼儿园,爱立方幼儿园。

仁和镇总发村位于仁和镇东南部,村委会驻地在本村乐弄一组,幅员面积25.04平方千米,海拔在1100米至1400米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全村设党总支一个,党支部三个,有党员114名,辖区12个村民小组,1254户,4252人,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以蔬菜、芒果、养殖为主导产业。全村每个村民小组都通公路、户户通电,电视普及率达98%。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总发村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康村。

立新村地处214省道沿线,原总发乡政府所在地。村委会驻地立新村四组,距仁和区6公里,东与大龙潭乡接壤,南与板桥村交界,西邻湾控村,北接乐弄村。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0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5°C,年降雨量760mm,无霜期300余天,适宜粮食、蔬菜、水果多种植物生长。全村七个村民小组,947户,2863人。居住着汉族、回族、彝族等民族。共有党员52人,下设党小组7个。全村耕地面积1266亩,育林荒山17240亩,到2009年末已开发种植芒果60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建成1300亩“芒果循环农业产学研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全乡芒果产业、圈养山羊产业科学发展。村内有中小学各一所,卫生院一所,村卫生站一个,境内广播、电视、通讯全覆盖。交通便利214省道农村客货运,攀田高速公路进出口均在辖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胜利水库东干渠,村管东大沟、低沟纵贯全村。田间沟渠、田埂、村道硬化,基本实现“沟端路直田成方”农村能源,一池四改、环境美化、亮化工程正在逐步推进。2013年末人均纯收入11351元。2009年立新村由村投资10万元,各合作社投资21.4万元,村民投工投劳对一组、二组、四组、五组、六组的部分村道、人行便道进行硬化改造30条3135米,合计6694平方米,有效解决了500户群众出行难问题。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来,新建垃圾房17个,新增绿化面积1550平方米,实施城乡景观风貌改造——墙体彩绘面积2300平方米,建设沼气池85口,改厕200户。田间沟渠、田埂、村道硬化,基本实现“沟端路直田成方”,农村能源,一池五改、环境美化、亮化工程正在逐步推进,村容整洁,民风纯朴,社会平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红旗村地处214省道边缘,位于仁和镇西南部,属于仁和镇相对偏远山社区,村委会驻地红旗村二组。村幅员面积20.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8亩。以蔬菜、芒果、樱桃为主导产业。全村五个村民小组,共276户,910人。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适合发展果树产业,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旅游资源丰富。依托近郊区位优势,凝心聚力,努力将红旗村建成集休闲、体验、避暑、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板桥社区位于仁和镇南部,214省道穿境而过,与大龙潭彝族乡、啊喇乡接壤。共有5个村民小组,333户村民,在册人口1250人,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板桥社区党支部共有27名党员,一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有耕地面积3057.6亩,园地面积6080亩,芒果种植面积6080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都通公路,户户通,入户水泥道路已基本覆盖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