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龙布”又称“日朗布”,相传此地有座山,其形犹如大象,在大象鼻子里座落着一座寺庙,因而此庙被称为“日朗布”。“日龙布”意为“山沟里面”(“日”音译,藏语中为山的意思;“朗”音译,藏语大象的第一个字;“布”音译,藏语中是里面、深处的意思),故名。1988年设立。 日龙布村东邻明村,西邻江嘎达村,南邻德吉林镇强钦村,北邻行夏村。设有日龙布、帕字、错日、桑木屯、邦札、塔娃、杰钦果7个村民小组。面积16.92平方千米,人口218人。海拔3877米。 |
先前仁布宗大臣次旦多吉家就在此地,早前他只有一块地和一座宅邸,因而此地也故此得名为“行夏”。“行”意为“农田”;“夏”意为“僧舍”(“行”音译,藏语中为田地的意思;“夏”音译,藏语中是宅邸的意思)。1988年设立。 行夏村东邻日龙布村,西邻江嘎达村,南邻德吉林镇强钦村,北邻仁布村。设有行夏、大札、纳日3个村民小组。面积12.87平方千米,人口301人。海拔3868米。 |
相传有个叫“察”(野狗)的野生动物每天从山顶往村口看一眼,故而村名为“察米”(“米”音译,藏语中为眼睛)。“察米”意为“泉眼”。1988年设立。 察米村东邻德吉林镇强钦村,西邻姆乡江新村,南邻江孜县卡堆乡村,北邻江嘎达村。设有察米、苏日、卡拉、边瓦、增达、详清、他金、札雄、雄玛、夺苏10个村民小组。面积48.2平方千米,人口137人。海拔4048米。 |
相传珠巴贡勒经过此地时,恰好赶上天黑,故而取名为“明”。“明”意为“黄昏”(音译,藏语意思为天黑、黑暗)。1988年设立。 明村村东邻查巴乡贡热村,南西邻德吉林镇强钦村,北邻日龙布村。设有明1个村民小组。面积6.66平方千米,人口123人。海拔3981米。 |
从远处看,本村房屋错落分散且位于地势(河流下游)较低的地方,故而取名为“江嘎达”(“江”音译,藏语中为远处的意思;“嘎”音译,藏语中为房子、城堡的意思;“达”音译,藏语中为地势较低的地方、河流下游位置)。“江”意为“胜利”;“嘎达”意为“城堡下方”。1988年设立。 江嘎达村东邻仁布村,西邻姆乡江新村,南邻江孜县卡堆乡,北邻白林村。设有托普、江嘎达、丁嘎、汤杯、曲宗5个村民小组。面积30.68平方千米,人口389人。海拔3931米。 |
历史上此地为原仁布宗所在地,其地形犹如聚宝盆,后行政县设在强钦雪(今强钦居委会)所在地,故此地设村名为“仁布村”(“仁布”音译,藏语中是有聚宝盆之意;“宗”音译,新中国成立前西藏地方政府行政区划的称谓,也有城堡、碉堡之类的意思)。“仁布”意为“聚宝”。1988年设立。 仁布村东邻行夏村,西邻江嘎达村,南邻德吉林镇强钦村,北邻切娃乡普纳村。设有仁布、淌谢、朗巴、卡入定、吉仲5个村民小组。面积12.99平方千米,人口457人。经济以民族手工业、农牧业为主。有通仁布乡到仁布村的公路。海拔3861米。 |
此地为“荣麦五州”(“荣”音译,为河谷、海拔较低的地方,仁布的海拔日喀则其他县区较低一些,且地理位置处于门曲河和雅龙藏布江的河谷地带,所以也被成为“荣仁布”;“麦”音译,藏语中为下游的意思)之一白玛州,故而取名为“白林”。1988年设立。 白林村东邻仁布村,西邻姆乡详巴村,南邻江嘎达村,北邻切娃乡普纳村。设有帕多、吉布、米加仲、白林4个村民小组。面积5.02平方千米,人口98人。海拔3848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