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湾村村情简介
1、地理位置。 宋湾村位于颍泉区行流镇南部。在沙颍河湾内,距行流镇约3公里。 2、经济结构现状及发展水平。 (1)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668元左右。 (2)丰富的劳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过多,近年来,村委会、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宋湾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3)良好的耕作与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尤以小麦为主。 3、人口及用地现状。 宋湾村现有9个自然村,辖区4.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2亩,人均耕地面积1.07亩,总人口5652人,居住户数1555户,户均4人。
|
王官村村情简介
1、地理位置。 王官村位于颍泉区行流镇东部。 2、经济结构现状及发展水平。 (1)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900元左右。 (2)丰富的劳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过多,近年来,村委会、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王官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3)良好的耕作与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尤以小麦为主。 3、人口及用地现状。 王官村现有10个自然村,辖区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67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总人口4705人,居住户数1234户,户均4人。 |
三里村村情简介
1、地理位置。 三里村位于颍泉区行流镇北部,西临沙颍河,伍苏路、漯阜铁路从中穿过。 2、经济结构现状及发展水平。 (1)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729元左右。 (2)丰富的劳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过多,近年来,村委会、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三里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3)良好的耕作与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尤以小麦为主。 3、人口及用地现状。 三里村现有8个自然村,辖区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76亩,人均耕地面积1.26亩,总人口4650人,居住户数1419户,户均4人。
|
大周村村情简介
1、地理位置。 大周村位于颍泉区行流镇东北部,北与太和县接壤,漯阜铁路和伍苏路在该村内交织穿过。 2、经济结构现状及发展水平。 (1)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689元左右。 (2)丰富的劳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过多,近年来,村委会、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大周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3)良好的耕作与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尤以小麦为主。 3、人口及用地现状。 大周村现有20个自然村,辖区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05.5亩,人均耕地面积1.36亩,总人口5057人,居住户数1369户,户均4人。 |
大鹿村村情简介
1、地理位置。 大鹿村位于颍泉区行流镇北部,北邻太和县,南靠沙颍河,漯阜铁路从该村中部穿过。 2、经济结构现状及发展水平。 (1)2006年村民人均村收入2673元左右。 (2)丰富的劳力资源,剩余劳动力过多,近年来,村委会、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劳务经济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收入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反哺家乡,反哺农村,从而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大鹿村经济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 (3)良好的耕作与传统农业种植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尤以小麦为主。 3、人口及用地现状。 大鹿村现有6个自然村,辖区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6.5亩,人均耕地面积1.17亩,总人口3061人,居住户数917户,户均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