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雷山县丹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雷山县丹江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2]

乌开村位于丹江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千米,已通公路。面积3.4平方千米,辖乌开、排早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151户,590人。出产水稻、小麦、油菜、包谷、红苕、蔬菜等。现寨脚已开辟成乌开工业园区。有茶叶,食品加工等多家企业。广电网络已全覆盖。乌开系侗族,但已与苗族同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等传统节日。辖面积为3.4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5186827309。
掌排村位于丹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5千米,为1大自然村,海拔高度976米。10个村民小组205户,922人。出产水稻、小麦、油菜、红苕、玉米、烤烟、洋芋、蔬菜等。广电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等传统节日。辖面积为5.2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8385768791。
郎当村是一个苗族居住村,座落在雷山县丹江镇城郊西北部,距城区4公里。东郊果门寨,南郊小郎当和城区,西接小固鲁村,北接南屏村。全村5个自然寨,7个小组,人口总计1012人。农业人口占965人,非农业人口占47人。全村山林、田地共计2741.524亩。

地理位置从郎当河口至郎当新寨5个自然寨相连成S形,房屋构建清一色木质材料、双层瓦房组成结构。大部分自然寨都居住在半山腰间。全村有李、汤、杨、金、余五个姓氏(唐、王二姓本是李氏姓也)。

九十年代开始,经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和上级领导的关怀,全村各个自然寨相连的乡村公路基本开通,部分寨内以前的普通人行道现已变成硬化路。村民的生活环境也有较大改善。郎当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是旅游的好地方。

乌秀村位于雷山县丹江镇西部,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东邻陶尧村,南靠羊排村,西接小郎当村,北毗响楼村。耕地面积487亩,其中:田面积403亩、土面积84亩,林地面积505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225户,1102人,党员15名,居住民族均为苗族,主要姓氏有李、杨、金、任等姓,贫困发生率36.4%、2013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于4819元、村级组织无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113户,人口40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3户,97人、低保扶贫户67户,265人、五保户、低保户23户,40人。2005年全村引进杨梅种植项目和2013年3月,引进占地200亩的猕猴桃种植项目,对村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传统产业以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和养殖猪、牛、鸡为主。产业化主要以种植杨梅、猕猴桃、茶叶、核桃为主,其种植杨梅200余亩、猕猴桃200余亩、茶叶127亩、核桃50余亩。

一、陶尧村概况

丹江镇陶尧村位于东经108005′—108012′,北伟26022′—26024′范围内,雷山县东部一个典型的乡村田园坝子,海拔886米,东界雷公山、西接乌秀、南连高岩、北邻黄里,境内大山重叠,村寨依山环水。距雷山县城6公里。村委办公楼坐落在坝子的中央,全村有6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259户10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人。全村95%为苗族,余下部分为汉族和其它民族,辖区面积亩。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03亩,其中田464亩,土139亩,山林7026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茶叶、玉米和果树为主,同时发展猪、牛、羊、鸡等家禽养殖。2004年以来,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自身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狠抓种养殖业,全村已建有优质茶叶基地795亩,杨梅250亩,梨子150亩,柑橘120亩。目前茶树和果树长势良好,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也为茶叶和果品生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陶尧村民风俗古朴、能歌善舞,各寨子四周绿荫俺映、古树参天,木质吊脚楼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村内古树参天,后山绿树成荫,与村前百亩大坝相衬,构成一幅亮丽的乡村田园景,是现代人群休闲放松身心的好去处,是值得开发旅游项目的处女地。陶尧村为增加村民收入在已有的基础上大力推动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围绕“旅游活县”的目标,开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为迎合“十二五”规划打创陶尧村坚实的旅游基础。

分期组织村民进行村寨整脏治乱工作,包括村组道路硬化、村寨柴火存放等等一系列活动。我们的口号是“以绿荫俺映陶尧,迎四海宾客好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围绕以上思路和工作措施开展工作,并结合实践和市场变化适当调整,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看准了要大胆地干,团结一心,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把各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二、村寨简介

干尧海拔890米。相传陶尧村由小丹江排尧迁居于此,便以一先祖人名“尤”命名,称“干尧”,意为“尤根”。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南向北。房屋为木质结构与石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28户96人,其中劳动力31人。拥有耕地面积52亩,其中田40.04亩,土11.96亩。人均耕地面积0.54亩,其中人均田0.417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樱桃等经济作物。

干苕海拔835米。村以山名。依山面田,寨前一片田园景观,寨后是苍松荫郁的风景山,兄弟情谊树(水杉)雄伟矗立在其中。坡脚建村,住地较平,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68户262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71亩,其中田131.67亩,土39.33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杨梅、梨子、樱桃等果树。

干南则海拔835米。“干南则”,苗语音译。据传该地原林木成片,苗语称为“则”,在下方称为“南”,故名。干南则小溪将寨一分为二,隔河相望,依山面田,地处山冲,坡脚建村,住地稍平,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58户256人,其中劳动力101人。拥有耕地面积134亩,其中田103.18亩,土30.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其中人均田0.40亩,土0.12亩。坡地种植茶叶、杨梅和梨子等经济作物。

雄水海拔978米。苗语称“雄水”,因住山坳口树木掩蔽而得名。雷山县城至毛坪、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在此衔接。多为梯田坡地,山坳建村,住地倾斜。坐西向东。块状聚落。房屋为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姓居住。45户208人,其中劳动力96人。拥有耕地面积108亩,其中田83.16亩,土24.84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其中人均田0.4亩,土0.11亩。坡地种植茶叶、梨子等。

碗厂又称干也寨,海拔845米。因生产土陶而称碗厂。陶尧村生产的产品按照原生态造型精巧,釉水晶莹,瓷雕生动、别致。至今世代都将此技艺继承下来,产品销售周边地区和全省各地。住地较平,依山面田,坐南向北,块状聚落,雷山县城至西江公路经此。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杨、吴、张三姓居住,苗、汉杂居。26户120人,其中劳动力65人。拥有耕地面积45亩,其中田34.65亩,土10.35亩。人均耕地面积0.37亩,其中人均田0.28亩,土0.10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果梅海拔925米。通公路。“果梅”为苗语译音。相传,有一对夫妇迁徙于此,见有两块巨石叠在一起。他俩没有后代,以双石为伴。为纪念这对夫妇始建此村,故名。“果”即山石,“梅”意为母亲。地处山冲,半坡建村,住地倾斜,块状聚落。坐北向南。房屋木质结构瓦顶吊脚楼建筑。苗族杨、李、潘姓居住。32户142人,其中劳动力59人。拥有耕地面积93亩,其中田71.61亩,土21.39亩。人均耕地面积0.65亩,其中人均田0.50亩,土0.15亩。坡地种植茶叶和果树等。

干皎村位于丹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部7千米。海拔870米。凯(里)雷(山)高速公路和蚩尤大道过境,辖干皎、新寨两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120户,490人。出产水稻、小麦、包谷、油菜、烤烟、油菜等。广电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鼓藏节等传统节日。该村由于保护好具有的文化载体,聚居耕作生息领地和突出的地理,历史,民族属性的特征及山乡自然生态景观。于是经申报获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个部委于2013年批准为中国民族传统村落名录。辖面积为3.6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5186812163。
虎阳村位于陶尧村,干皎村交界区。全村共5个小组,共191户,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都是苗族,总人口为743人,男为394人、女为349人,农业人口734人,非农业人口为9人。全村的耕地面积为87亩,山林地52亩。村级公路理数6.5公里,通组公路理数3.5公里。近年来,虎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虎阳村百姓的不断努力下,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组管委的协调作用、党员的带富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达到了项目落地实施、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培育致富产业、激发群众建设热情的目的。村内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有民族刺绣。

随着发展的带动和政府扶贫项目的引领,部分群众从事以精品水果、茶叶、特色养殖、农家乐等特色产业为主,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虎阳村民风淳朴,大部分群众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在发展粮食主要种植业的同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部分群众从事了蔬菜种植和中小型家庭农场养殖、家禽养殖等产业,目前有蔬菜种植300亩、茶叶种植350余亩、精品水果(梨子、杨梅、柑橘)种植190余亩。全村产业发展预计经济收入120多万元。

以清代在此安屯设堡,取长治久安之意得名。解放前属建安乡,1953年划属乌东乡。

1984年社改乡后为陶尧乡治安村民委员会。

治安村位于丹江镇人民政府驻地北部8千米。海拔1001米。已通公路,有201户,823人。出产水稻、小麦、油菜、包谷、红苕等。广电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端午节,吃新节,苗年节等。辖面积为6.81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

丹江镇排卡村位于雷山县城东部,距离县城7公里,东与羊苟村隔河相望,南靠雷公山旅游公路,西接陶尧村,北与干皎村接壤,依山傍水,风景独特。全村一个自然寨,八个村民小组,一百四十五户人家,六百八十九人,耕地面积四百八十余亩。全村正式党员共十七名,预备党员一名,支部委员会由支书李明才委员李光举和-荣三人组成。在政府的帮助村委的领导和带动下,排卡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通村公路,解决了交通不便的难题,全村面貌日新月异,正准备着力于乡村旅游建设发展排卡村经济。
白岩村位于雷山县东南部,村委会驻寨中,西北距县域8.5公里。东与保护区,南与大塘镇高岩村,西与排卡村,北与乌东村旅游路,耕地面积475亩,林地面积5874亩。全村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为146户,657人,其中劳动力361人,少数民族户数146户。村级公路理数8.5公里,通组公路理数4.5公里。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苗族户数146户。近年来,白岩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白岩村百姓的不断努力下,充分发挥村两委引领作用、组管委的协调作用、党员的带富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达到了项目落地实施、提高群众自我管理意识、培育致富产业、激发群众建设热情的目的。村内主要产业有种植、养殖、特色产业有民族刺绣,目前仍然保持有传统的民间蜡染和刺绣工艺技术。

白岩村民风淳朴,大部分群众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在发展粮食主要种植业的同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扶贫项目的带动下,部分群众从事了大棚蔬菜种植和中小型家庭农场养殖、家禽养殖、农家乐等产业,目前有5个蔬菜示范大棚、4户黑毛猪养殖农场、茶叶种植450余亩、魔芋示范种植54亩、梨子种植60余亩、农家乐5家。

丹江镇乌东村位于雷山县城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距离雷公山旅游公路1.5公里,坐落在雷公山山腰,海拔1300米。全村总面积26252亩,辖4个村民小组,107户,477人。世居均为苗族,全村有党员20名。

自2006年乌东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以来,乌东村“两委”抢抓历史发展机遇,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以农村“一户一技能”创建活动为抓郑�2009年乌东村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乌东村党支部以“建设美好乌东,争创科学发展示范村”为主题,通过“两推动、四做强”(素质推动、示范推动;做强茶叶产业、做强蔬菜产业、做强畜牧产业、做强旅游产业)为载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群众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致富路子。2011年7月乌东村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大固鲁村位于县城北郊,距县城2.5公里,国土面积10189亩,其中跟耕地面积677亩,山林面积8812亩,村寨居住建设面积700亩。村由三个自然寨组成,共有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65户,总人口1152人,均为苗族。

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主要树种为松树、杉树等。水利沟渠灌溉有两条,一条是排先坡沟渠,长约2.5公里,灌溉面积96亩,另一条是准啦坡沟渠,长约4.3公里,灌溉面积96亩。人饮建设水池共有六个,其中固鲁大寨有三个蓄水池,杉木冲寨两个蓄水池,桃子寨有一个蓄水池,与消防设施共有。

传统产业主要以水稻为主,其次玉米、洋芋、红薯、蔬菜等,水田面积370亩,旱田面积307亩。产业化现状:主要是种植业,以葡萄、杨梅、梨子为主,种植面积约为810亩;养殖业,猪530头、鸡560只、鹅300只,稻田养鱼面积200亩,都是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丹江镇小固鲁村位于雷山县城以北,距县城1.5公里。村辖6个村民小组,面积1.7平方公里,区内有房屋96栋,村民110户428人,其中男257人,女171人,社区支部共有党员16人,预备党员2人,其中男14人,女4人,

小固鲁村委会成员共有5名,由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员3名组成。党支部成员共有5名,由党支部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组成。

猫猫河村位于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5千米。辖一大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26户,571人。出产水稻、小麦、赖椒、油菜、包谷、红苕、蔬菜等。村内房屋前后干净整洁,防火安全突出。早在1974年就评为州,县卫生村。已修通乡村公路,广电和现代各类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等传统节日。该村由于保护好具有的文化载体,聚居耕作生息领地和突出的地理,历史,民族属性的特征及山乡自然生态景观。于是经申报获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文物局等七个部委于2013年批准为中国民族传统村落名录。辖面积为2.84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8798515052。
南屏村位于丹江镇人民政府驻地北5千米。辖一大自然村。含8个村民小组,143户,743人。出产水稻、小麦、油菜、洋芋等。该村原为鞭炮生产专业村,从事此来者占百分之六十八,年产值达80000余元。该村已修通乡村公路。广电和各类网络已全覆盖。民俗有吃新节,苗年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辖面积为3.23平方千米,邮政编码为557100,长途区号为0855,所跨行政区域丹江镇,村支书或主任联系电话:1558531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