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乐成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乐成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原八金田村由十八玍、金鸡垄、黄思田三自然村名组合得名。

十八玍、金鸡垄、黄思田、包山岭头4自然村1949年5月后属原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上述4自然村合并成立八金田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改八金田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原乐怡社区于2003年成立。

以辖内乐怡小区得名。

辖区东至护城河,西至银溪河,南至宁康东路,北至黄岙山。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八金田村、乐怡社区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黄村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并入岩前村,属乐成镇;1951年土地改革时独立设置旺坑村,属城西乡;1956年2月撤区并乡,属城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旺坑大队,属城西管理区;1967年改称黄村大队,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黄村行政村,属乐成镇。

2011年7月撤镇设街道,属乐成街道。

原水塘山村1949年5月后并入上敖村,属乐成镇;1953年又独立成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水塘山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水塘山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7月撤镇设街道属乐成街道。

辖观音岩、画眉岭、跑马平、水塘山、龙泉坑、大柴宕6自然村。

原上敖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上敖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敖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上敖行政村,属乐成镇。

辖4个自然村。

原民丰社区辖区东至“104”国道,南至水深村,西至清远路,北至南门横河。

社区于2019年5月由黄村村、水塘山村、上敖村、民丰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东门村位于乐成街道东首,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东门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称东门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东门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7月属乐成街道。

辖东门、黄沟盘、谢公山、黄岙4个自然村。

原东城社区因地处县城东向而名。

辖区东至东塔路,南至新河路—师范桥,西至云浦路,北至东大街—忠节门。

社区于2019年5月由东门村、东城社区行政区域合并设立。

原南门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称南门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南门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南门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南门、郑家垟2自然村。

原南城社区成立于2003年,地处原乐成镇中心地带,辖区东至银溪河以西,南至横河以北,西至金溪河以东,北至西大街。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南门村、南城社区、民丰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西门村以驻地得名。

户籍户数426,户籍人数1338,常住户数633,常住人数2001。

辖区1949年5月后为西门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西门六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西门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西门、山前、下马桥3自然村。

社区于2019年5月由西门村、西城社区部分、乐湖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岩前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与旺坑合并称岩前村,属城西乡;1951年土改时旺坑划出后,仍名岩前;1956年属城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岩前大队,属城西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岩前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岩前、塔地、双门炮3自然村。

原孔坦村于1990年1月从岩前村划出独立成村,以驻地得名。

辖区1990年称孔坦村,属乐成镇;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属乐成街道。

辖孔坦1个自然村。

原西城社区于2003年成立。

因处城区之西得名。

辖区东至人民路,西至湖上岙村,南至乐湖社区,北至仓桥村。

原乐湖社区成立于2003年,因位于乐湖路而名。

辖区东至乐琯运河,西至湖上岙村,南至双雁路,北至原西城社区。

时属乐成镇。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岩前村、孔坦村、西城社区部分、乐湖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北门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沿称北门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北门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北门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北门、隔河、水碓岭脚3自然村。

原北城社区成立于2003年,时属乐成镇。

因地处原乐成镇城区北部而名。

辖区东至清河北路,西至景贤亭,南至集贤巷,北至北城路。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北门村、北城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设立。

原金溪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称金溪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金溪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67年“文革”间改名红星大队;1980年复名金溪大队,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金溪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金溪、西溪汇头、西堡城3自然村。

原林场村1958年由西山、石桥、平坦、木香、白水头、大山、庵基等7村组成,称林场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林场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西山、大山、庵基、石桥、木香、平坦、白水头7自然村。

原北城社区,因地处原乐成镇城区北部而名。

辖区东至清河北路,西至景贤亭,南至集贤巷,北至北城路。

社区于2019年5月由销金溪村、林场村、北城社区部分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银潭社区成立于1985年,银溪贯穿社区,故名。

辖区东至门前山,西至银溪河,北至育才中学。

原银溪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银溪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银溪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银溪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银溪1个自然村。

辖区内驻有乐清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乐清市实验小学(银溪校区)、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主要住宅小区为银潭新园、文峰花苑。

社区于2019年5月由银潭社区、银溪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沐箫社区成立于2003年,辖区东至东大街—西大街,西至山,北至公安东路,集贤巷为界(集贤巷以南是沐箫社区)。

原仓桥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称仓桥村,属乐成镇,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仓挢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仓桥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仓桥、山川坦2自然村。

原中心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辖区以千秋巷为界,巷北属北门村,巷南属银溪村;1952年划出另立中心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中心大队,属乐成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中心行政村,属乐成镇;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中心1个自然村。

社区于2019年5月由沐箫社区、仓桥村、中心村行政区域合并成立。

原垟下村以羊角山、白岩下两自然村村名组合成羊下,谐音为垟下。

1949年5月后为垟下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垟下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垟下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羊角山、白岩下、秦垟庵3自然村。

原后步坐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后步坐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后步坐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后步坐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后步坐1个自然村。

原林山村村以山名。

1949年5月后为林山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林山大臥,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林山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西岙、东岙2自然村。

原黄底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黄底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黄底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黄底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黄底1个自然村。

原仰根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仰根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仰根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仰根行政村,属城北乡。

辖3个自然村。

原马龙头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马龙头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马龙头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马龙头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马龙头、茅垟、风门岙3自然村。

原秦垟北村古称陈垟,以姓氏名。

后因方言“秦”、“陈”谐音,演变为秦垟。

1949年5月后为北岙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北岙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为秦垟北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秦垟北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北岙、步道坦2自然村。

原章山村以姓氏名村。

1949年5月后为章山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章山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章山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底章山、外章山2自然村。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垟下村、后步坐村、林山村、黄底村、仰根村、马龙头村、秦垟北村、章山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

原龙台头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龙台头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龙台头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龙台头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龙台头1个自然村。

原济头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济头村,属黄坦乡;1956年并入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济头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济头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济头1个自然村。

原山峰垟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山峰垟村,属黄坦乡;1956年并入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山峰垟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山峰垟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山峰垟、周山庵2自然村。

原坭垟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坭垟村,属黄坦乡;1956年并入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坭垟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坭垟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坭垟1个自然村。

原里章村因驻地而得名。

1949年5月后为里章村,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里章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里章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里章1个自然村。

原郭公山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称郭公山村,属黄坦乡;1956年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郭公山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郭公山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郭公山、六窟湾2自然村。

原松罗村因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松罗村,属黄坦乡;1956年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松罗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松罗行政村,属城北乡;2011年属乐成街道。

辖松罗1个自然村。

社区于2019年5月由原龙台头村、济头村、山峰垟村、坭垟村、里章村、郭公山村、松罗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

潘家垟村地名历史悠久,清·道光丙戊始有记载。

1949年解放后称潘家垟村,属城西乡;1956年并入城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潘家垟大队,属城西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潘家垟行政村,属乐成镇。

2011年7月撤镇设街道属乐成街道。

辖5个自然村。

1949年解放后位湖上岙村,属城西乡;1956年属城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湖上岙大队,属城西管理区;1961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属乐成镇;1984年改称湖上岙行政村,属乐成镇。

2011年7月撤镇设街道属乐成街道。

辖3个自然村。

黄坦硐村地名历史悠久,清·道光丙戌始有记载。

1949年解放后为黄坦硐村,属黄坦乡;1956年属城北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黄坦硐大队,属城北管理区;1961年属城北公社;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黄坦硐行政村,属城北乡。

2011年7月撤镇设街道属乐成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