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三山属化北里,崇德乡统。 1950年8月,三山划称“第七区”,1958年9月并入高山人民公社,1961年又拆为三山人民公社,1984年月26日,三山公社改为三山乡,1991年11月8日,撤乡建镇。 |
据《闽中记》载:宋庆历八年东瀚为福清县崇德乡平南里六十都属地。 明、清两代为南上隅。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至民国年间为高山镇辖区。 1949年设东瀚乡,同年9月复归高山区管辖。 1958年9月称高山人民公社。 1961年7月设东瀚人民公社。 1984年9月改称东瀚乡。 1992年7月22日,撤乡建镇。 |
唐、宋、元时期为万安乡万安里、苏田里及安香里的一部分。 明代至清末为苏田里、万安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福清县划五镇,渔溪为五镇之一。 1927年设第六区渔溪区。 1935年设第二区署渔溪,辖东张区、渔溪区、江阴区。 1939年辖渔溪、江阴。 1943年划渔溪镇,辖渔溪、上迳、新厝、江阴的6个乡。 1949年9月20日,建立第五区,辖渔溪镇光贤乡(新厝硋灶)、江阴乡。 1952年7月设第五区,辖渔溪镇及渔溪、上迳10个乡。 1955年9月设渔溪区,辖19乡、1镇、198村。 1956年4月,设渔溪区,辖渔溪镇及渔溪、上迳、新厝、江阴的14个乡。 1958年9月6日,渔溪区改为渔溪乡,辖渔溪、上迳、新厝、江阴。 1959年4月设渔溪人民公社,辖渔溪、上迳、新厝、江阴。 1961年7月,调整为渔溪、上迳、新厝、江阴人民公社。 1984年9月5日,渔溪人民公社改为渔溪镇,辖上张、步上、联华、侨丰、渔溪、前亭、上郑、双墩、苏田、南升、建新、东际、钟前、下里、柳厝、红山、水头、后朋、后岐、后屿(村委会)及渔溪居委会。 2008年7月撤销镇区渔溪社区居委会,整合设立虞阳社区居委会、渔江社区居委会。 |
明朝,从福州晋安河畔迁往长乐,再迁平潭,洪武3年迁至上迳,旧属万安乡灵得里上都,元因之,明属东隅灵得里1图,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渔溪镇,1943年设甲属渔溪镇迳前、迳后保。 1950年改为上迳乡,于1992年上迳撤乡建镇。 |
福清市新厝镇唐朝时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其沿革如下:唐代,新厝称为朝锦乡漆林里,至唐乾宁三年(丙辰896年),改为文秀乡光贤里,隶属莆田县。 宋庆历八年(戊子1048年),文秀乡改名万安乡,辖六个里(万安里、新丰里、灵溪里、苏田里、安香里、光贤里),光贤里辖二都:上都有凤迹、东际、际溪、马头崎;下都有蒜岭、硋灶、岭边、后屿、双屿、霞埔、钟前、江兜、桥尾、仙岭、三澳。 宋嘉祐年间(丙申1056-癸卯1063年),万安乡划归福清县。 明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全县划六个隅,光贤里属南下隅辖。 清初至宣统元年沿用明代建制。 清宣统二年,光贤里改光贤乡。 1927年,全县设9个区,光贤属第六区(渔溪区)管辖。 1943年,全县设6镇25乡,光贤乡属渔溪镇管辖;乡址设在硋灶,辖11保129甲。 解放后,1949年9月20日,全县建立6个区,光贤乡属第五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952年7月,全县设15个区,光贤为第九区,区址设在岭边村,辖8个乡。 1956年4月,全县划为6个区,撤九区并归入渔溪区。 1961年7月,从渔溪人民公社拆出,成立新厝镇人民公社,辖12个大队。 1984年9月撤社建乡,称新厝乡人民政府,辖12个行政村。 1992年7月22日,撤乡建镇,辖12个村委会。 1995年6月,漆林村拆为5个村,全镇辖16个行政村,延续至今。 |
唐圣历二年(699年),福清置万安县,江阴属常德临江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江阴乡,乡址先在塘连村,后移浔头村,全乡计108个自然村。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乡为区,设江阴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9月,改江阴乡为第八区,区址塘边村;1956年4月,撤江阴区,归渔溪区管辖;1958年9月,江阴属渔溪人民公社;1961年7月,从渔溪人民公社分析出,成立江阴人民公社;1984年9月26日,改公社为乡;1991年11月8日,撤乡建镇。 |
原址被东张水库淹没,1958年移今址。 唐宋元设长东乡,辖文兴、清源、方兴、新宁和永福乡永寿五里。 明分属东西、南上、南下四偶图。 清设东张镇。 民国改镇为区。 1952年为第6区。 1956年旋复为镇。 1958年成立东张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为乡。 同年12月25日撤乡建镇。 |
唐朝福清县设8乡,镜洋属永福乡永寿里,宋、元承唐建置,明属南上隅永寿里,清宣统二年,福清设置5镇10乡,镜洋属东张镇,1927年全县划分9个区,镜洋属东张区,1943年全县划分6镇25乡,镜洋属东张镇;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7月全县划分15个区,镜洋属福清县第6区(东张区);1961年5月从东张人民公社析出建立镜洋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设乡,1993年10月撤乡设镇,2005年建置延续。 |
1958年前,一都属永泰县管辖,1958年后,由于“大跃进”大炼钢铁福清木材资源匮乏,一都划归福清管辖。 1994年12月撤乡建镇,设立一都镇,现辖一都、善山、普礼、后溪、王坑、东山村委会及山城居委会,延续至今。 |
江镜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国营华侨农场,始建于1956年初。 开发区是在全面推进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根据其资源和区位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条件,经福州市政府的同意,以闽政办[1997]135号文件批准成立的,于1999年12月挂牌成立,享受省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属福州市侨办主管的副县级区。 |
东阁华侨农场前身为国营农场。 1958年由福建省轻工厅投资围垦建成盐场,1962年由福建省农垦厅接办改建为地方国营农场,1964年由国务院侨办接办更名为国营福建省福清东阁华侨农场,1996年划归为福州市领导,1997年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增挂华侨经济开发区牌子,成立福州市东阁华侨经济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