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厝村位于五显镇西南部,辖马塘、上厝、新泉、潘厝4个自然村,有7个村民小组,564户,1653人。村委会驻上厝,以驻地村名为村委会名。清属长兴里荷炉保,1943年为长兴乡上厝保,1950年属第四区明溪乡,1959年析置三明大队,属布塘公社,1984年改称上厝村委会,属五显乡。耕地943亩,农果并举,产稻谷、甘薯、花生、 龙眼等。设小学、卫生所,简易公路接同安——竹坝公路。近年来,随着五显大开发大建……。 |
黄厝村概况 黄厝村位于翔安区内厝镇的东南面,恰好处于内厝镇最高峰鸿渐山南侧,东临南安市,南接新店镇沙尾村,是一个农业大村,包括六个自然村:黄山、黄厝、东烧尾、内塘边、周后、东美。全村共925户,人口3300多。黄厝村这一带主要是丘陵地,山林地4631亩,旱地1518亩,水田1113亩,适宜种庄稼的地较少,因此,村民们主要以种植果树为主,荔枝、龙眼是黄厝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村民介绍,上个世纪六十……。 |
南山村,位于芗城区石亭镇北面,距镇区5公里,由南山大社,山顶社两个自然村组成。东靠吴门村,西临洋尾村,南接秋坑村,北毗浦南布坑村。总面积1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148亩,山地252亩,森林覆盖率达100%。总人口800人,207户,现为黄、陈、郑、李、张、林等姓氏所居,该村以务农为主要产业,村主要交通要道全部达标,基本实现了水、电、路“三通”。 一年来,南山村脱去了昔日的旧模样,村容村貌发生……。 |
口社村地处郭坑镇东部、九龙江中游,东与龙海市角美镇交界,西与汐浦村接壤,南与朝阳镇科坑村、漳滨村隔江相望,北与长泰县锦洋毗邻,2007年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840人、458户,辖口社、下贯、蓬莱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口社村属多丘陵地带,拥有山地1万多亩,广植经济速生林,金鸡山风景秀丽。古建筑有奉祀保生大帝吴夲的口社慈济宫、奉祀唐代名将辅顺将军马仁的将军庙以及清乾隆年间所建的曜星石楼、阅汪……。 |
下浦村位于龙海市东泗乡西南部,南溪中游西北畔,地势丘陵,东南与漳浦县官浔镇锦江村、下炉村隔水相连,西与渐山村交界,北与水浒村交界,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总数1220余人。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在原明朝年代古迹(北岩山下)1座名鸿福岩在清朝末已倒塌。2006年知名人士何-捐资和部分群众自愿捐资,重建总用地面积1200平方,建筑面积32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 2005年在各级政府补助扶持……。 |
地尾村位于东园镇西部、南溪下游。东邻东园村,西邻南溪,南邻枫林村,北邻茶斜村,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有867户3268人。一、政区沿革地尾村在清朝年间属龙溪县四五都。海澄县置县后,属海澄县管辖,清乾隆年间属东路部保甲。民国29年属海澄县第一区陂内乡,地尾村分为后柯保和地尾保;36年为隶属峨山乡。新中国初期属第五区的地尾乡所辖,1954年分为后柯合作社和地尾合作社,1956年7月改属城关区,19……。 |
因港道交织,村在大港边,故名。1947年属海澄县峩山乡港边保,1952年属海澄县第五区厚境乡,1952年改属五区厚境乡港边村,1956年属城关区厚境乡港边村。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浮宫公社港边大队,1961年改属东园公社,1984年改称龙海县东园乡港边村委会。1992年东园乡改镇,1993年改称龙海市东园镇港边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港边村……。 |
金星乡黎明村位于国道324线边,距乡政府驻地1.5公里,毗邻桥东镇,全村由菜园埔、上田、唐厝、周厝、大浦五个自然村及一个开发区组成。有人口户495户,人口2048人,耕地面积1845亩。2011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 黎明村党支部在何海生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引导村民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现村民已形成各种养殖大户,有生猪养殖大户、蔬菜种植大户、灰鹅养殖大户,在这些大户的引领下,村民……。 |
原是山下海边一片石头埠,没人居住,后因船只经常在此停靠,在南宋末年,江万载护荣带昺逃难入闽后,其孙江佛右来此开基建家立业成村,故名。1947年属海澄县港尾镇石埠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海澄县第三区石埠乡,1956年与省山村、古城村合并为古城乡。1958年4月属港尾乡,9月属火箭公社。1959年2月为港尾人民公社石埠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港尾公社石埠大队,1984年改称港尾乡石埠村,1988年改称……。 |
寨仔管区生活区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双第华侨农场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3,为特殊区域。区划代码为350604400500。 |
高濑村方圆3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农户348户,人口1298人,耕地面积1908亩,山地面积2510亩。多年来,在上级党委及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认真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发展水产业,全村鱼池面积1200亩,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二是发展高优农业,水稻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产量;三是发展食用……。 |
林,即上林;溪尾圩,即溪尾圩自然村;因取上林与溪尾圩各一字″林溪”为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林墩乡林寮保,1958年成立林溪大队,1984年设林溪村村民委员会。林溪村……。 |
丹岩村位于长泰西北部,距县城40公里,东与岩溪镇顶山村交界,北与安溪县交界,人口2050,户数636户,共有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村,拥有山地面积4万亩,耕地面积0.45万亩,党员80人,全村主要从事林业生产,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主要景点有青阳百樟林、黄西坑水库、尖后小瀑布、定治樱花基地。白泉自然村、黄西坑自然村获长泰县“十佳优美乡村”,2010年获省级生态村,2012年创建国家级生态村……。 |
溪东村以在眉力溪之东得名,位于赤土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西邻前坂、下宫二村,北临眉力水库,南邻旧镇镇东厝村,东隔古致山与湖西乡交界。漳诏高速公路从古致山(又名湖西岭)隧道通过,县道绥佛线(从省道山旧线火烧埔站经赤土、湖西、赤湖三乡镇至佛昙的公路)从本村经过。【政区沿革】溪东在清代为溪东保。民国29年属四股乡(民国33年与海乌乡合并为浯江乡)的东厝保所辖。新中国初期属第八区东厝乡所辖。196……。 |
赤岭村主要以种植茶叶和农业为主,现人口3780人,拥有林地面积约5千多亩。在今长泰县西。晋江安平黄俨在《金墩黄氏闻义》载:“初发漳州,西行三十里,至赤岭,即长泰枋洋也,金墩黄氏於此赤岭者不生草木,因以为名”。其赤岭黄氏始祖黄俨(1400-1485年)字允赤,号振祥。明初晋江安平金墩徙居漳州善化里赤岭社(长泰赤岭)遂为黄氏始祖。世称赤岭振祥公由此名也。明永乐元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为了夺取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