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境域在原凤凰山乡驻地周围,故名凤凰。 |
社区位于天目路东侧,社区居委会驻于天目新村内,故名。 |
社区内以前有一片桃园,故名桃园。 |
社区内有一座铜山桥,跨铜山港,故名铜山桥。 |
地处云鸿路南面,故名云鸿。 |
驻地在昌硕公园周围,寓意弘扬昌硕文化,打造社区品牌,故名昌硕。 |
由新街桥居委会区域中一座老桥命名。 |
位于玉磬路东侧,故名玉磬。 |
社区位于灵芝路北,安城有灵芝塔,故名灵芝。 |
原有郎姓聚居(现无郎姓),故名上郎。 |
原称第二高级社,故名递二。 |
明洪武中,名儒余铨征命为大学士,太祖朱元璋延为上宾,后归葬故里,即今村西大云塘上,原称余家坟墩,简称余墩。 |
据传村东凤凰山曾产灵芝,山下溪亦称芝溪,芝溪流过村东缘,又传村内也曾产过灵芝,故名芝里。 |
驻地朗里。自独松关入境,两旁丛山峻岭,竹木茂密,至此忽然开朗,故名朗里。另一说法,朗里,明代安吉凤亭乡人。户部主事(今中央财政部司长级)。山西遭灾,太祖命其往征拖欠田赋。朗陈辞:“山西大饥,民皆殍死,取非其时,臣不敢奉命。”太祖怒杖之,严命往征;朗仍拒理坚拒,太祖益怒,叱令处死。监刑,朗曰:“为官为臣,强权可抗,皇命可违,但天下黎民不可忘,圣贤遗训不可弃啊”!并对兄从客吟到:“吾兄不必泪潸潸,志士忠臣死当闲。今夜无须寻宿处,梦随流水到家山”。既杀,太祖悔。罢征。故人怀之,村口竖碑,刻朗里并谓村名。 |
原居民居住在递铺镇政府周围。递铺原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宋时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邮铺,有铺卒传递文书,大路上设马递铺。递铺为南宋时杭州至南京要道,曾设递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