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山村位于清江以南,相距水布垭集镇23公里,海拔1200米。村辖12个村民小组,410户,农业人口1470人,劳动力906人,村支两委班子共7人,全村党员22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粮食作物盛产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烟叶、油菜、花生、向日葵、银杏、板栗、核桃、百合、药材为主,尤以粮食、牲猪、药材、烟叶形成产业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电力网络已经解决,全村经济路网基本形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收入日益增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东门山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
后门村位于清江以南,相距水布垭集镇2公里,海拔500米。村辖8个村民小组,506户,农业人口1398人,劳动力823人,村支两委班子共4人,全村党员21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柑桔、油菜、花生、向日葵为主,尤以粮食、牲猪、柑桔形成产业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电力网络已经解决,全村经济路网基本形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收入日益增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门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
鞍场村位于清江以南,海拔1300米,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236户,农业人口865人,劳动力523人,村支两委班子共5人,全村党员25人,机构健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粮食作物盛产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烟叶、油菜、花生、向日葵、银杏、板栗、核桃、百合、药材为主,尤以烟叶、牲猪、药材形成产业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电力网络已经解决,全村经济路网基本形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收入日益增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鞍场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
黑沙井村位于水布垭镇清江以南,东与长岭村接界,南与麻石坪村相连,西与南潭村接壤,北与高村垭村相邻。巴鹤路纵贯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黑沙井村辖10个村民小组,272户,934人,其中劳动力580个,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94亩,林地6314亩,平均海拔高度1150米。黑沙井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雨量充沛气温适中,有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盛产玉米、土豆、油菜、小麦、魔芋、烟叶、药材、蔬菜、核桃、板栗、向日葵。养殖以牛羊、牲猪、土鸡等为主导产业。黑沙井村党员16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年轻的基层骨干队伍,村支两委班子健全,是一个能为人民办实事的基层组织。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电力网络已经解决,全村经济路网基本形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收入日益增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黑沙井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
苦竹溪村位于清江北岸,地势呈南北走势,海拔401-1800米之间,全村国土总面积红6.4平方公里,属亚热带低山型气候,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主产水稻、玉米,耕地面积1274亩,林地9360亩,全村总人口1757人,570户,劳动力1080人。
村支部现有党员17人,支委成员4人,设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宣传委员1人,组织委员1人,村委会成员5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财调委员1人,妇联主任1人,民兵连长1人,村级组织下设14个村民小组,组长14人,村民代表33人。
村水陆交通便利,村级公路13.5,公路入户率达85%,电网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全村。 |
桥头坪村位于水布垭集镇以北7公里,距县城12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84户,1203人,劳动力770人。全村国土面积3.3平方公里,南低北高的地势条件,从550米到1200米,平均海拔900米。
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1人,女党员5名,35岁以下党员9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名。村支两委成员共6人,村级群团组织健全。
近年来,村支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十二五”规划结合桥头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桥头坪村的全面发展目标,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是村级阵地建设。按“五务合一”要求,改善村办公场所和综合服务社262m2,新建篮球场、文化娱乐场646m2。二是加强产业建设。2012年,发展茶叶400亩,魔芋200亩,木瓜146亩,油桐384亩。发展养殖大户4户。三是基础设施,2012年硬化公路1公里。建池7个,容量1990立方米,铺设主管道7600米,田间管网2000米。完成特色民居改造57户。 |
长岭村位于清江水布垭以南,海拔1000米,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288户,农业人口959人,劳动力532人,村支两委班子共7人,全村党员27人,全村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雨量充沛气温适中,有助于各行各业的发展,粮食作物盛产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烟叶、油菜、花生、向日葵、银杏、板栗、核桃、百合、药材为主,尤以烟叶、粮食、牲猪、药材形成产业化建设新格局。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电力网络已经解决,全村经济路网基本形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收入日益增大,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岭村的明天将更美好!
|
石家垭村位于水布垭镇以南,距镇政府驻地53公里,全村9个村民小组,167户,618人,劳动力183人,平均海拔1680米,属典型的二高山地区。全村组组通公路,村组公路通车里程共15公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烟叶、药材、蔬菜、林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生长。目前,烟叶、畜牧、魔芋、干鲜果已成为支撑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励精图治,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水布垭镇读书坪村与水布垭镇政府相距二十公里有余,东与草池塘村接壤,西和清太坪镇桥河村相连,北与川子架比邻,南傍草池塘。海拔1200米是典型的高山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12户,776口人。耕地面积980亩。
近几年来,村支两委紧紧围绕镇党委“十二五”规划结合读书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读书坪村的全面发展目标,抓好党建促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全村九个组组公路互通,十公里的村级主干道年年维修畅通保障且有4.4公里已实施了路面硬化。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兴建50m3的水库4口,收益户350户,110口人。三是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兴建村委会办公楼一栋,占地面积880㎡,房屋建筑面积180㎡,现已投入使用。崭新的村办公大楼拔地而起,是以新的姿态展现在读书坪新的活力所在。四是冲分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产业,目前烟叶年收入伍拾万元,烟水配套一个组25户受益,贝母等药材收入十万元,魔芋收入五万元,看好市场鼓励农户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仅10头以上的户25户,百头以上的一户。
新的两委班子精诚团结,更新思维方式,转变工作理念,提速办事效力,未来的读书坪迅速踏上小康的快车道,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 |
水布垭镇水坡村位于巴鹤干道,北与野三关镇杨家湾村接壤,南与水布垭镇草池塘村相邻,距镇政府驻地大约二十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251户803口人,劳动力430人。村域4.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0亩,林地717亩。水流坪水库水域面积749亩。海拔1200米。村内有中心完全小学、中心卫生室、烟草收购组,另外还有大型畜牧养殖场以及十多户生猪养殖大户。
水坡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巴鹤公路穿越村境,是南北运输的主干线。村委会驻地是水流坪、风溪沟、草池塘、龙潭坪、景家坪、东向门、八斗坪、薛家桥等村的物资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全村组组通公路,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烟叶、药材、蔬菜、林果等多种经济作物。目前,畜牧、魔芋、干鲜果已成为支撑村级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近几年来,在水布垭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县政府、县发改局、县新农村建设办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建设机遇,致使水坡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今年特色民居改建完工149户,采取的模式是自建和公建相结合。自建为按特色民居要求验收合格每间补助3000元。公建为完成磋沙、上椽角.檩子.条子后村委会组织技术工操作每一步流程。新建户20户,每户约投资4万元左右。共计80万元。改建户129户,每户约投资1.8万元。共计投资232万元。水坡村村民在特色民居项目建设中总投资超过了300万元。
在村委会建文化大院一个,一体化的改建给水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过努力创建,水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给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