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2]

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村(社区)[12]

  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命名2022年度省级卫生乡镇(街道)、村、社区、单位的决定》(甘爱卫发【2023】2号),决定命名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等233个乡镇为“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上坪村等1000个村为“甘肃省卫生村”;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街道正宁路社区等195个社区为“甘肃省卫生社区”;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等517个单位为“甘肃省卫生单位”。
  因境内有古建筑——小庙一座而得名。1949年10月属西店区(6区)北沟乡(7乡);1953年10月随乡划属小庙区(11区)为北沟乡“旧沟农业合作社”;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并入东洞乡建“五分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东洞公社小庙大队”;1966年11月更名为“星火公社红旗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7个生产队、1个林场;1983年3月改称“东洞乡小庙村”,时辖7个村民小组、1……。
  因清水河旧渠道——“夹边沟坝”而得名。1949年前属临水乡夹边沟坝;1949年10月建政时为临水区长城乡第四行政村;1958年9月为临水公社祁家沟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立的“三墩公社”时,从祁家沟析出新立“夹边沟大队”;1962年6月划归新立的“长城公社”,1965年6月随社复归“三墩公社”;1966年11月改名为“东风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下辖5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夹边沟村”……。
  因明长城在北部过境而得名。1949年前属临水乡常家沟;1949年10月建政时为临水区长城乡第三行政村;1958年9月为临水公社祁家沟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立的“三墩公社”时,从祁家沟析出新立“长城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红星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下辖5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长城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2005年9月合并为3个村民小组;2006年3月祁家沟村撤销、2个村民小组……。
  因地处″关墩庙″和″两明乡″之间而各取一字得名。1949年前属河北乡第三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河北区(3区)关明乡(3乡);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为怀茂乡灯塔农业合作社一、二分社;1958年9月为永丰公社(银达公社的前身)关明大队;1961年6月划属新立的怀茂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跃进公社东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8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称″关明村″,时辖8个村民……。
  因地处旧水渠″西沟″灌溉区域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时地属嘉峪区(二区)老鹳闸乡,1950年7月改为四乡,1953年2月改为新建乡;1955年撤区并乡时属新建、新城、嘉峪三乡合并的新城乡;1958年9月属果园公社,称″西沟大队″,1966年改称″红星″大队;1971年恢复原名,下辖10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为西沟村;2005年由10个村民小组合并为5个村民小组〔合并村组:1组(1、2);2……。
  以驻地南邻临水河″张家南湾沙滩″而得名。旧时成为″下花寨″。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沙滩乡;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花寨乡,为花寨乡高级农业合作社沙滩片五、六分社。1958年4月随乡并入铧尖乡。1958年9月属铧尖公社″沙滩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建的″花寨公社″;1965年6月随社划入泉湖公社,时辖7个生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红旗大队″;1971年2月恢复原名;198……。
  因“水磨沟“横贯其境东西而得名。有水磨作坊的水沟。按:水磨沟原名“柳树坝”,明代中叶为解决城区居民米面加工问题而在城北的柳树坝旁设置了多座水磨作坊,并沿用数百年。1956年因酒泉面粉厂投产而逐渐拆除。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头墩乡第一行政村;1953年7月从头墩析出成立“泉湖乡”,并于同年划归城郊区成立水磨沟农业合作社;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并入黄草乡;1958年9月为泉湖公社“水磨沟大……。
  旧名“大营门”,简称“营门”,因左宗棠扎营于此而得名。旧名为“黄草沟大营门”。1949年10月建政时属西南区黄草乡第三行政村;1954年1月随乡划归城郊区建“友好”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泉湖公社“友好大队”,下辖8个生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反修大队”,1981年3月更名为“营门大队”;1983年3月改为“营门村”;1986年新设1个移民小组;2005年9月由9个村民小组合并为5个村民……。
  因地处“泉湖公园”而得名。按:“泉湖公园”在清雍正年间通过整修、疏浚已向民间开放。1983年成立村民委员会。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八乡;1953年7月从中析出“泉湖乡”并于同年划归城郊区;1958年9月属泉湖公社,更名“泉湖大队”;1966年11月改名为“东风大队”;1971年2月恢复原名,下辖10个生产队;1983年3月改为“泉湖村”;1990年1组析出为城区“东关村”;2005年9月由……。
  因驻″花寨儿堡″而得名。花寨,又称″上花寨″,桃花盛开的寨子。1949年10月建政时属城东区花寨乡第二、第三行政村;1955年10月撤区并乡时,旧称″下花寨″的沙滩乡并入;1958年4月随乡并入铧尖乡,1958年9月属铧尖公社,1958年12月随社并入泉湖公社;1961年6月随新立的″花寨公社″析出;1965年6月随社划入泉湖公社;1966年11月改名″红星大队″;1971年2月恢复原名;1973……。
  旧名“上石灰窑”,1949年后因地处“新渠闸”水道的上截而命名。1949年前属总寨乡第四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属总寨区(7区)新上乡(4乡)第一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入上坝乡,属“东边沟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为“总寨公社新上大队”;1961年6月划归新立的“上坝公社”;1966年11月改称“自力公社新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1个生产队;1983年3月称“……。
  因地属红水河洪水坝新渠闸堡子东沟灌区而得名。1949年10月建政时为总寨区(7区)营尔乡(1乡)第二行政村;1955年11月“新沟”、“小沟”两乡并入时称“营尔乡营尔农业合作社东沟分社”;1958年9月公社化时与“营尔分社”合建1个大队,称“营尔公社营尔大队”;同年12月随社并入总寨公社;1961年6月划归复立的“营尔公社”;1965年6月随社划归“上坝公社”;1966年4月从“营尔大队”析出成立……。
  原名“小铧尖”,因地域形状西尖东阔形似“铧尖”,且与“大铧尖”东、西相对而得名。1949年前属城东乡第二保;1949年10月建政时分属城东区(4区)铧尖乡(2乡)一、二、三行政村;1955年11月撤区并乡时随乡并“上三沟乡”;1958年9月属“铧尖公社铧尖大队”,同年12月属“泉湖公社铧尖大队”;1961年6月复属铧尖公社;1966年11月改称“光明公社光明大队”,1971年2月恢复旧名,时辖13……。
  因地处汉唐仿古街北路段,管辖范围汉唐街北面。始建于2002年。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北街道汉唐街北社区位于肃州城区东北片,地处仿古街以北,东环北路以东,酒金路以南,航天路以西,常住居民3039户,10954人,辖区单位24个,商业门店137个,居民楼院27个,直管党员支部6个,党员145人,在职党员支部9个,党员214名。……。
  金河社区是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北街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6209020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