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宁乡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宁乡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1950年归宁乡县第九区管辖,设巷市乡。

1969年设巷子口人民公社。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撒销巷子口人民公社改为巷子口乡。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巷子口乡、官山乡、直田乡合并,设立巷子口镇。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62年从沩山人民公社划出设龙田公社、七里山公社。

1984年成立龙田乡、七里山乡。

1995年撤区并乡,由原七里山乡、龙田乡合并为龙田镇。

三国设新阳县,为宁乡境内最早县治所在地。

1949年8月宁乡解放,曾归属益阳、湘潭两地区。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辖。

1995年9月撤区并乡时,由原铁冲乡、横市乡和云山乡合并为横市镇。

宋微宗年间之前,属新康县管辖,后出状元易祓,故分为都,即三都之中心,称洋泉三都,洋泉乡。

清朝时期:回龙铺镇属长沙府、宁乡县管辖。

民国时期,回龙铺镇属长沙市宁乡县管辖。

解放前属洋泉湖乡。

1949年8月宁乡解放,属益阳专区,设回龙铺乡、万寿山乡。

解放初期:回龙铺镇属湘潭地区宁乡县六区管辖(1950年3月起)。

1958年设回龙铺公社、万寿山公社。

1961年划分小公社。

1969年又改回回龙铺区,增加了万寿山,桃林桥(原属沩丰坝区)和煤炭坝镇。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恢复乡制。

1995年撤区并乡由回龙铺乡和万寿山乡合并为回龙铺乡。

2002年撤回龙铺乡,设立回龙铺镇。

1952年春设立乡级镇。

1958年改黄材公社。

1983年复置黄材镇。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6年3月,撤销黄材乡,并入黄材镇。

1995年撤区并乡,由井冲乡、月山乡、沙坪乡和黄材镇合并,设立黄材镇。

2005年,崔坪乡合并入黄材镇。

从唐代开始建制,清代属于宁乡县,民国至建国后属于益阳管辖,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大成桥乡、成功塘乡和油麻田乡的新洲村合并设立“大成桥乡”。

2007年,撤大成桥乡,改为大成桥镇。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四个小乡合并为青山桥人民公社。

1961年,青山桥人民公社按原小乡成立四个公社,并隶属流沙河区。

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青山桥乡范围分为四个乡。

1995年撤区并乡,原四个乡合并为青山桥乡。

2007年,青山桥乡撤乡建镇为青山桥镇。

1958年10月设立全民乡人民公社。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5月撤全民人民公社,设立全民乡。

2007年6月,更名为金洲乡。

2009年11月,撤乡设镇,更名为金洲镇。

三国时属新阳县,隋代始属益阳。

民国至建国后属益阳管辖。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石家湾乡和三仙坳乡合并设立大屯营乡。

2014年区划调整,大屯营乡更名大屯营镇。

1958年9月设立资福乡人民公社。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由资福人民公社改为资福乡。

1995年5月撤区并乡,由檀木桥乡、珊瑚乡、资福乡合并设立资福乡。

2014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资福镇。

1949年8月宁乡解放,属归益阳湘潭两地区。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原洪仑山乡、桃林桥乡合并为菁华铺乡。

1949年8月宁乡解放,曾归属益阳、湘潭两地区。

1958年设立喻家坳公社。

1983年7月随宁乡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5月由喻家坳公社改为喻家坳乡。

1995年5月撤区并乡时,由喻家坳乡、涌泉山乡合并,设立喻家坳乡。

1949年属释褐乡。

1958年属沩山公社。

1961年更名沙田公社。

1983年改为沙田乡。

1995年撤区并乡时,由沙田乡、五里堆乡合并设立。

三国时属新阳县隋代始属益阳。

清代属宁乡县沩山十都。

民国至建国后属益阳管辖。

1983年7月随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4年2月,由沩山人民公社改为沩山乡。

2005年与祖塔乡合并,设立沩山乡。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