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卡村属湾寨乡最偏远村之一,西、北与草原乡接壤,东邻贵定县巩固乡,南至新华村,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128户,516人,429.5亩耕地,18名党员,2010年,全村实现总收入78.6万元,人均纯收入1520元。
经济状况
近几年来,凯卡村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第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形成特色支柱产业。
第二,突出抓好劳务经济发展。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对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业务技能培训,逐步使劳务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
第三,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村庄整治为抓手,多方筹措资金20余万元,修筑2条、长2000米的通组公路及街道硬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整合各种资源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人畜饮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众的饮水问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凯卡村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政策机遇,用足用活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免一补”等政策,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尽可能多的公益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全村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
盘脚村位于湾寨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辖5个村民组、6个自然村寨,共168户,769人,布依族占85%。现有耕地469亩,人均不足0.7亩,人均占有粮食270公斤,人均纯收入742元。盘脚村是湾寨乡最边远的村之一,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较差,属省级一类贫困村。
盘脚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境内无河流,水源奇缺,望天水田占70%。盘脚村荒山较多,适宜发展养牛、养羊业,但村民贫穷、落后、无启动资金。今年修建的盘脚至湾寨乡村级公路全长8.5公里,宽约3.5米,将从很大程度上改变盘脚村交通信息落后的状况,给盘脚村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交通保障。
盘脚村2004年初以来,得到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有县农业局在盘脚村办200亩玉米育苗移栽示范点,目前已初步建立黑山羊养殖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等科技种养殖项目。相信湾寨乡盘脚村在县、乡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一定能够改变盘脚村群众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把盘脚村建立成为科学种养殖的先进模范村、小康致富模范村。
|
湾寨乡长萌村位于湾寨西北部,也是在龙湾公路通往的地方,东与场坝村接壤,南与摆村相交,西与摆省乡毗邻,北与新华村交界,距乡政府驻地4.5公里,离县城36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苗汉聚居一类贫困村。全村主要有长萌、青苗、贵鲁、谷港、三岔冲、三道坎、跳月厂、翁拱、林场9个自然村寨,辖4个村民组。207户、908人。汉族占人口76%,苗族占总人口24%,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3人,初中文化程度77人,其余全部为文盲和半文盲。全村党员19名,村所在地平均海拔近1200米,有耕地697.65亩,全部为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0.77亩,200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为720元,人均粮食327.25公斤,长萌村产业结构发展烤烟、竹笋、药材,在2006年度被评为农业先进村。
|
新华村位于湾寨乡西北部(二类贫困村),东与本乡的凯卡村接壤,南与我乡长萌村相交,西与我乡上坝村比邻,北与龙里县草原乡交界,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35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村。全村主要有谷鱼乍、小寨、王优寨、石板河、六广街上、六广桥6个自然村寨,辖7个村民组、217户、915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5人、初中文化程度60、小学文化程度200、其余全部为文盲和半文盲,全村有党员22名,村所在地平均海拔1100米,有耕地740亩,人均耕地0.81亩,其中田700亩,土40亩,田有一半是望天水。201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元,人均粮食350公斤。
|
摆绒村位于摆省乡北面,东、北接湾寨乡,南与摆主村为邻,西与打夯村和高坡乡接壤,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辖4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现有171户,821人,全部是苗族。耕地面积为529.75亩,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种养殖业和采矿业成为摆绒村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