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朝廷在此地设立洛阳盐仓储运地,后形成两个村庄,称东面村为盐东,称西面村为盐西。 |
此村原是洛阳新安县峪里乡麻峪村,在明代初期,其地盛产麻类,处在山谷之中,故称麻峪。 |
原在洛阳市新安县仓头乡,因国家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1998年搬迁址温县祥云镇,仍沿用原名平王。 |
此村原位于新安县北部,在明代初期移民中,有山西洪洞移民,在此地落户栖息,初以姓氏称村名。清代年间因缺水,人们凿石成井得之。因在此地大沟的东侧,更名为东石井,1949年后,更名为下石井。 |
1958年末至1959年,国家号召大办钢铁,新安县在此聚集人员,取矿石冶炼成钢,又因在县城的北部地区,称名为北冶。 |
1949年前,此村无名,1946年因八路军工作组在此村朱家办公,得名“朱家庄”。1959年黄河坍沿,村民大部分北迁约2.5千米,元字号二、三区,村名仍称“朱家庄”。 |
传清道光时以村中名兽医王富之名称王富庄,后称滩庄。1917年因村中关、白两姓户多,曰关白庄。后来,村东逐渐形成一个小庄,称小关白庄。1962年称关白庄二大队,1983年改今名。 |
1949年前,此村为“头一庄、关公堂、努庄、赵来得、大王庙”等小片村组成,1949年后,成为独立庄。因村长姓张(恒春),财粮姓王(金柱),故取名“张王庄”。后分为张王庄一、二、三大队,1983年更名为东、中、西张王庄,此村居东,称东张王庄。 |
1949年,此村为“头一庄、关公堂、努庄、赵来得、大王庙”等小片村组成,1949年,成为独立庄。因村长姓张(恒春),财粮姓王(金柱),故取名“张王庄”。后分为张王庄一、二、三大队,1983年更名为东、中、西张王庄,此村居中,称中张王庄。 |
1949年前,此村为“头一庄、关公堂、努庄、赵来得、大王庙”等小片村组成,1949年后,成为独立庄。因村长姓张(恒春),财粮姓王(金柱),故取名“张王庄”。后分为张王庄一、二、三大队,1983年更名为东、中、西张王庄,此村居西,称西张王庄。 |
清代,此村称“张八家”,传有八家姓张的居此得名,后改称“张庄”。 |
1949年,此村常因黄河塌沿迁址,人无定居,村无名,1949年,因王家居多称“王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番田公社王庄重名,1983年此村更名为“滩王庄”。 |
1949年,此地居住分散,村址不定,址无正名。1949年政府根据陆家住片集中,常在那里开会办公,取名“陆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南张羌公社陆庄重名此村更名为“滩陆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