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常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常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清嘉庆年间姚姓在孟庄后面建村居住,取名后姚。
明洪武年间赵姓村民从山西洪洞古槐树下迁至高陵前,取名前赵。
明洪武元年(1368)刘姓村民由窦陵岗迁村至此,为与前村村名区别,取名后刘。
明永乐二十二年(1403)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家魏姓在此建村落户,后因魏姓日益兴旺,故取名魏家。
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大丰收因仓储粮食,取名大仓。后取昌盛之意,更名大昌。
王姓迁此建村居住,因村中有棵大树,树上有许多“老鸹窝”,取名老鸹王,后“鸹”改成官,演为老官王。
唐代时期在西建一牛龙寺,香火很旺,上香的人很多,后成村落,取名牛城岗。
明天启七年(1627)一名叫刘虎山的在此建村居住,取名刘庄。
北宋时期赵匡胤在此安营扎寨,与贺姓结仇后,夜间突然搬迁带走贵重物品,剩破砖碎瓦,故取名瓦子。
清光绪三年(1878)有几户寇姓从平丘寺迁移此地,并建有一所楼房,取名寇楼。1920年楼房倒塌,便更名为寇家。
原村名为“灵子村”。因姚姓较多,改名为姚大庄。明洪武元年(1368)陈姓由凤阳府迁此居住,因陈姓发达兴旺,故更名为陈大庄。
明洪武元年(1368)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以种菜为生,因庄小,人少,故取名张小庄。
该处有一大洼,原名洼岭。后来李姓来此居住,故更名为洼李。
丁姓人家迁此建村居住,因西有一大河(黄水沟)并设有埠口,取名丁埠口。后更名为丁村口。
清天聪十年(1636)称胡寨。后土匪攻此,北寨墙被打破,村民为保护自己,拿出自己的布画上青砖白灰墙排挂在倒塌的寨墙处。第二天适逢大雾,土匪看到一夜之间就修好了寨墙,以为有神相助,很是害怕,不战而退,故胡寨更名为和寨。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