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镇位于苍溪县城东北部,与旺苍县、南江县、恩阳区接壤。距离苍溪县城118公里、距离广元、南江都在100公里以上,距离巴中市72公里。旧志称其地为“三步两洞桥,牛饮三溪水,鸡鸣四县天”。是全县最边最远的乡镇,辖17村1个居委会,5557户,118个组,20658人,幅员面积55.1平方公里,耕地10777亩。政府驻地石马场(以古有一匹石马而得名)。 石马镇以猕猴桃、魔芋、中药材等为主要特色产业,是猕猴桃最佳种植基地,全镇群众自发种植猕猴桃2300亩,年产鲜果3200吨,远销重庆、浙江、武汉等地;魔芋加工厂每年收购鲜芋3000吨,被广元市魔芋协会誉为全县魔芋种植大镇;种植白芍、杜仲、茯苓等中药材1200亩;我镇常年外出务工6700人, 2014年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11元。 全镇有贫困村7个,贫困组62个,贫困户 859户,贫困人口3102人。建卡贫困户2601人,五保户69人,低保户870人,残疾人680人,精神病人57人,癌症病人100人。未实施农网改造的村5个,未通有线电视的村7个,未实施安全饮水的村1个;全镇村组道路248公里,硬化52公里,小二型水库4座,山坪塘314口,已标改27口,病危塘堰11口。 我镇有党的基层组织24个,其中,党委1个,支部23个,党员555名,女党员51名。镇机关公务员编制24个,实际在岗关务员13人,事业干部编制13人,实际在岗7人。大学生村官5人。 2014年目标考核获得二类乡镇二等奖。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老龄工作、残疾人等工作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卫生工作、2014年项目等工作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
运山镇地处苍溪县城东北部,位于苍巴公路77公里处,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辖10村1社区, 81组,3200户,12000余人,是苍溪雪梨第一镇、现代畜牧产业示范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运山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经济活跃、民风淳朴、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全镇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群众生活富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村公路硬化率100%,通组道路硬化率80%以上,85%以上的农户硬化了入户路。产业方面建成雪梨产业基地6000 亩、猕猴桃4000亩、其他特色水果 1000亩。建成高标准养殖场15个,实现年出栏生猪2.3万头、兔13万只、羊1508只,畜牧业实现人均增收1400元。 运山是理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场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形成“一山(玉皇观森林公园)、一轴(苍巴公路)、三环(以玉皇观为中心,三条环形街道)、十水(场区十口堰塘)”的优美场镇格局,每到梨花盛开和雪梨成熟时节,梨花飘香、硕果累累,各地宾客商朋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2015年,全县规模最大的双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正在运山如火如荼的建设,园区建成后将惠及7村、61个村民小组,2266户,镇域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项事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放、文明、美丽的运山欢迎你来!。 |
东溪镇位于苍溪县北部,距县城陵江镇80公里。东与龙洞乡、高坡镇接界,南与文昌镇、石灶乡毗连,西北同桥溪乡相邻,北和旺苍县接壤。1951年置东溪乡,1958年改东溪公社,1984年复置东溪乡,1986年建东溪镇。全镇幅员面积1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540亩,全镇辖20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30个组(其中居民小组5个),共9380户336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0户5124人,农业人口7260户185 36人)。东河(宋江)穿境而过,苍(溪)旺(苍)公路、苍(溪)石(马)公路交汇于此,水陆交通方便,素有“小重庆”之美称。 东溪镇地属山地,起伏大、山岭绵亘,沟谷幽深,海拔在420米-1159.2米之间,有东溪古镇、朝天门、大龙岗山、小龙岗山、三角山、龙神塘、斑竹林、狗头山等自然景观,正被纳入川北旅游环线规划。本地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较长,自然植被种类繁多,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已形成了粮油、生猪、蚕桑、药村、毛兔、猕猴桃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 |
高坡镇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北部山区,距县城93公里,距市区90余公里,与旺苍县毗邻,东连黄猫乡,南临文昌镇,西接东溪镇,北界龙洞乡。双(石)高(坡)公路、龙(洞)高(坡)公路、苍(溪)石(马)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是沿山多个乡镇的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高坡镇高坡场兴于清初,清代称高坡子,因地处海拔1095 米的山梁上,凡赶场者均爬坡,有“赶场五里必爬坡”之称,故得名高坡场。 全镇属山区。整个地势较高,山岭绵亘,起伏大、谷坡陡峭,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 ,坡间多台地。一般海拔650- 950 米, 以红岩村的天马包海拔1232.1米为最高、黄荆村樟木树沟海拔620米为最低。土壤属沙壤混合。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7.6℃。年无霜期230-25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70毫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多大风,时有雹灾。 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现有耕地879.0公顷,其中田652.8公顷,地226.2公顷。建有小二型水库2座,山平塘220口,石河堰2道,微型水池552口,总拦蓄水量380万立方米,有效灌面446公顷。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土豆。经济作物和林果有油菜、蚕桑、中华猕猴桃、苹果等,其中蚕桑、猕猴桃为全县生产基地之一。猕猴桃规划种植面积万亩以上,并建有猕猴桃冷储库。养殖业以生猪、毛兔为主,其中毛兔亦为全县生产基地之一。高坡森林面积广阔,山坡牧场丰富,也是全县肉牛、山羊饲养基地。 |
龙山镇位于大巴山南麓,苍溪县东部,地处广南巴三市交界处,距县城92公里,辖区面积100.5平方公里,现辖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7万。是全国庭院经济“六个一+三配套”的发源地,中国西部最大的珍稀苗木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物流中心,首批省级试点小城镇,省环境优美镇,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百镇建设试点镇。龙游苍山,灵凤还巢,龙山镇以农工商三驱合力,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商贸兴镇、文化强镇”的发展思路,迈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坚实步伐。 。 |
亭子,地处苍溪县城西北,西接鹤岭,南邻白桥,隔湖相望浙水鸳溪,山水形胜,似展翅和平鸽。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2014年撤乡设镇,因境内亭子寺而得名,又因亭子寺外嘉陵江江水汇聚形似人“口”而俗称“亭子口”。幅员面积46.9平方公里,辖11个村(社区)、73个村民小组、人口10600人(移民人口1900余人),是亭子口水利枢纽移民大镇、嘉陵江航运重镇、亭子湖生态旅游新镇。 亭子,人文底蕴深厚。长宁山古战场浮想-,王佐将军祠抒发壮怀激烈,张家状元坊激励金榜题名,沿江悟玄观问道道法自然,水池观音洞感悟慈悲心怀,红军渡江地追忆岁月峥嵘......丰富遗存,思接古今。 亭子,区位优势明显。亭子口水利枢纽建成发电,江湖水运通江达海,苍剑公路穿境而过,国道212线过江即达,广南高速分秒可至,南渝铁路近在咫尺。出享繁华,进养身心,20分钟到县城、15分钟跨县境。 亭子,发展势头强劲。新场镇拔地而起,新规划修编获批,市民安全感与日俱增,成功创建市级安全社区。新村建设重点突破,沿江、水池建成县级环保新村和生态文化小康新村。精准扶贫有力有序,海螺、双峰整体脱贫,大营、水池整村推进。借力项目支撑和龙头引领,水稻高产示范区初步建成,有机猕猴桃淘宝扬名,订单海椒扩面富民,核桃产业园初具雏形。全镇通村公路硬化100%,通组入户路硬化50%以上。 亭子,旅游前景无限。抢抓“一江三湖”旅游开发机遇,沿湖旅游详规开始编制,佛山乳山景点着手打造,休闲健身绿道即将启动,登山观景平台提上日程,露营基地选址初步确定,环湖自行车赛应运而生,“梦幻嘉陵、山水亭子”旅游名片将亮丽呈现。 |
河地乡位于苍溪县东南部,距县城91公里。现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1675人。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8735亩,森林覆盖率达27.3%,系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近年来党委政府高位谋化组织建设,夯实基础设施,狠抓六大支柱产业,加大精神文明投入,实现了民风纯朴、人人思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在同类乡镇中脱颖而出,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
八庙镇位于苍溪县城以南。东邻陵江镇、阆中市,西南与阆中市垭口乡、思依镇接壤,北连东青镇、禅林乡。幅员面积38.7平方公里,辖玉树、和平、王家口、瑚琏、青春、郁家沟、举台、涧溪、塘坪、方斗、新岭、珑玲、七树13个村,玉皇观1个社区,95个组,2882户,112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0人,镇政府驻八庙场,距县城21公里,清乾隆后期在今场四周围建有四观四庙而得名。 自然条件:全镇属浅丘地貌,地势中部高而突起,向东西两侧呈台阶状下降,一般海拔500米,方斗山主峰最高海拔749.3米,涧溪口最低海拔352米,八庙场海拔555米。东邻嘉陵江由北至南依境而过,流长5公里,西邻白家浩从西北向西南沿境流入阆中境,注入嘉陵江,流长25公里,年均气温16℃,全年无霜期270-290天,年均降雨量950毫米,多干旱秋涝。 经济概况:经济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9975亩,建有小(二)型水库3座,山堰塘178口,微水池407口,电灌站9处,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经济林木有猕猴桃、核桃、红豆杉等。养殖业有生猪、牛、羊、鸡、鸭、鱼等,镇内有全县首个注册山清家庭农场,组建专业合作社5个,全镇村道公路总长57公里,组道公路167公里,已硬化45公里,场镇建成区面积0.3公里。 社会事业: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村小学5所,卫生院1所,医疗室13个,文化站1个,广播通响率、电视入户率达100%。 名胜古迹:有玉皇观、抗日革命将领安征夫烈士故里,青龙观、崔家口、涧溪口、珑玲庙、飞凤山等景点,系县城近郊出游休闲佳地。 发展定位:建成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的县城郊游型乡镇。 发展思路: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基础强镇、旅游兴镇、集贸活镇。 发展战略:盘活金元花炮、福禄薯条加工厂两家企业,打造三清观、七树奇石文化园、沙溪航电库区水上旅游景点(集移民后扶、生态新村、支柱产业、乡村旅游“四位一体”的400亩藕鳅种养基地、拟打造川北生态垂钓第一村)三个景点,加快集镇建设(拍卖土地16亩,集镇扩展0.1平方公里)、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小康新村建设)四项建设,培植畜禽、干果、猕猴桃、葛根和水产五大产业,建成全县经济强镇。 |
黄猫乡位于苍溪县东北部,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东与旺苍县九龙乡接壤,西连高坡镇,南与白山乡紧密相连,北与龙洞乡相望。全境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4.2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65万亩(田0.43万亩,地0.23万亩),是全县粮食主产区。地势较高,最低海拔526.5米,最高海拔1065米,平均海拔750米,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9℃。土壤总属黄壤和黄棕壤土,质地疏散,养分含量高,矿质养分较丰富,有机质含量较高,种植方式水旱轮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红苕、花生、豆类等,盛产红心果猕猴桃、枇杷、柑橘、脆桃等水果,红心果猕猴桃曾远销日本、香港等地。 黄猫乡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乡,辖9村1社区77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约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92万人,非农业人口0.12万人。2014年全乡人均纯收入7270元。2014年一般预算收入为15.5万元(其中地税14.4万元,国税1.1万元),财政公共预算支出35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203万元,专项支出100万元,公用经费支出54万元。全乡有贫困村5个,贫困农户463户、1652人,贫困村、贫困农户分别占全乡的50%和18.9%。现有小学1所、卫生院1所、农商行1个。 黄猫乡交通相对滞后,县道黄德线(黄猫—旺苍)线、东石线(东溪—石马)两条线横穿其境,乡政府距县城102km,距省城380km。全乡共有有通乡公路18公里,通村公路42公里,通组公路153余公里,全乡实现了100%的村道路,20%的组道路硬化。 黄猫乡境内有小型水库5座,山坪塘133口,小型蓄水池152口,工程蓄水145万方,提灌站2座,有效灌面0.42万亩,骨干工程完好率55%,灌溉保证率60%。 黄猫乡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极具开发潜力。森林覆盖率达70%,境内山峦起伏,峻崖挺立,地势险要。有树龄上千年的古柏、银杏、水杉等名贵植物,有清代精美古院落。春可赏花,夏避酷暑,秋听松涛,冬玩白雪,四时品三野,可谓人间胜地。 黄猫乡是一块红色革0据地,是原国家主席-骨灰撒放纪念地,是我县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4年,由-、-领导、组织、发动的黄猫垭战役就发生在境内高台村,共歼敌2个旅、1.4万余人。该战役为红军反-“六路围攻”取得彻底胜利、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
白鹤乡位于县城北部,国道212线穿境而过,距县城19公里,距广元109公里。全乡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44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4个村民小组,4695户,17029人。地处山区,最低海拔494米,最高海拔927.1米,全年无霜期250-270天,平均降雨量980毫米,平均气温15℃,常有春旱秋涝等异常气候。乡党委下辖2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0个,社区支部2个,退休支部1个,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支部共4个。乡机关现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党政领导班子成员7人。 白鹤乡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争先、创新”三大意识;立0通区位优势,围绕打造“休闲观光柳池园、天然氧吧白鹤观、康养胜地新店子”目标,主攻产业短板,做强生猪、土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建成生猪、肉兔、土鸡基地乡,做大猕猴桃、核桃为主的林业蔬菜产业,建成猕猴桃、核桃、务工哈蔬菜基地乡。依托柳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依托“一轴两片”(即212线、伏公片、白鹤片)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又好又快发展,全力构建平安白鹤、繁荣白鹤、和谐白鹤。 |
浙水乡因嘉陵江至此急折向西,故名浙水,又称小浙 河。位于苍溪县城西北18公里,幅员面积48.6平方公里,海拔500至700米,辖12个村(居)76个村民小组,2860户,10320人,耕地面积9570亩。境内投资120亿的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四坪村李家嘴,它给浙水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境内油、气井开发,元24井、27井等4井钻探生产,昼夜繁忙,资源就地转化,成为浙水经济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广南高速、兰渝铁路横贯腹心,是浙水通向全国各地和联接西亚的交通大动脉。 乡党委政府,以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为契机,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的协调配合与服务工作,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开展;努力推进猕猴桃、苍溪梨、跑山鸡等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狠抓以水、路为核心的五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新场镇建设,加大民营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抢抓机遇,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浙水高点跨越。 浙水山川毓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既是旅游度假的胜地,更是投资发财的沃土。浙水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敞开胸怀,迎接各级领导和四方宾客前来观光指导、投资兴业。 |
月山乡位于苍溪县东北部,距县城62公里,由原烟峰、月山两乡合并而成,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22个村(居)委员会,146个村(居)小组,5800户,人口21504人,2014年全乡农业产值2770万元,人均年收入7189元。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县五化战略,立足我乡实际,制定了“三园两线两集镇”发展规划,三园即:种植园(5000亩猕猴桃、2000亩苍溪雪梨、1000亩核桃)、养殖园(10000头生猪、5000只山羊、50000只小家禽)、珍稀林木园(1000亩银杏、桂花树);两线即:一线是打造以完善烟峰山道教文化为轴心,北至琳琅山,南至阆中构溪河湿地公园的绿色生态旅游线;二线是打造以建设小康聚居点为核心的烟峰场至月山场十公里幸福美丽新村带;两集镇即:建成烟峰0.7平方公里,月山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备的宜商宜居场镇。 |
苍溪县辖乡。1951年建白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石马乡,1994年析复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115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2万。南江至苍溪公路过境。辖青龙、单鼓、西湖、蚕丝、车子、天马、呈元、南山、宝顶、寨垭、红庙、飞凤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酿造、火炮制作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均在耕地面积的75%左右。玉米品种不断更新换代,采用抗低温、抗病、高油、高淀粉、高蛋白、中熟、晚熟品种60多个。采用测土施肥、大田垅沟追肥及药物拌种、化学除草、防虫、生物防虫等科学种植管理方法,每公顷产量在2万公斤以上。 |
彭店乡位于苍溪县东北部东与石马镇接壤,距苍溪县城98公里,幅员为34.4平方公里,东南与巴中市义兴乡为邻,南与龙山镇相连,西与文昌镇相依,北接白山乡,因乡政府现驻地原为一“彭”姓商店所在地而得名,故名彭店场。全乡辖东岳、小梁、大垭、清泉、庙垭、吴垭、青柏、来龙、长星和祥和社区10个村(社区),共63个村居民小组,2883户,10580人。 彭店乡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粮食播种面积12000亩,水稻、小麦、蔬菜等良种推广面积95%以上。经济作物以猕猴桃、苗木和药材为主。全乡种植猕猴桃2000亩,种植各类药材2100亩。畜牧业发展以生猪、毛兔为主,并辅以小家禽,年出栏生猪1.5万头,新建肉毛兔养殖小区1个,存栏3500只。页岩砖厂、电子厂等民营企业在在彭店蓬勃发展。 彭店乡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环境良好,经过历届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目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一个开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彭店日渐形成。 |
桥溪乡位于苍溪县城东北,东与东溪镇相邻,南与石灶乡毗连,西与新观、雍河接址,北与旺苍县张华镇连界。全乡幅员面积63.3平方公里,辖13个村、1个居委会,100个村(居)民小组,共2783户、10471人、其中非农人口445人。有耕地7890亩,基本农田7360亩。乡政府驻桥溪场,距苍溪县城88公里,距广元市75公里。该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猕猴桃、核桃、畜禽养殖、中药材等主导产业,是久负盛名的红心猕猴桃最佳产地。 乡政府核定行政编制20人,事业编制12人,现有行政人员17人,事业人员6人。内设四个机构,分别为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乡内有中心小学、信用社、畜牧兽医站、卫生院、邮政所、司法所、供销社、公路养护站、超检站等单位。乡机关占地194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内设单、套间住房、办公室、会议室、厨房、卫生间,电视、电脑、传真、复印机等办公设施齐全。 2012年荣获民兵预备役先进单位、食品安全先进集体、综合目标三等奖、重大隐患整治三等奖、维护社会稳定三等奖、动物疫病防控先进集体、天然气勘探三等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等奖、小额人身保险二等奖;2013年荣获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先进集体(二等奖)、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防范和处理-工作先进集体、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县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集体、党务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环境保护工作一等奖、综合目标考核三等奖、全市“六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等奖项;2014年荣获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工作三等奖、群众信访工作三等奖、城乡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三等奖、目标绩效考核三等奖、办公室综合工作先进集体等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