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枣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枣阳市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2]

前身是枣阳市西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产物,于1992年6月份经襄樊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湖北省最早设立的开发区之一。

1995年元月被省开发区管理办公室认定晋升为省管开发区,2006年3月经过清理整顿后,被省政府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枣阳经济开发区,沿用至今。

随阳农场现辖区域是合作化时期的枣阳县兴隆区向荣合作社。

1954年11月枣阳县派建设科张德普等两名干部来此地创办农场,命名为枣阳县高堤农场。

1958年春,枣阳县下派300余名干部来农场开荒建果园,,遂将高堤农场改为枣阳县干部农场。

1959年11月,以干部农场为基础,发展成为综合农场,辖高堤、随阳、张湾、塔湾六个分场。

1960年2月农场建立党委会,枣阳县委组织部(60)23号文件称兴隆农场。

1961年9月枣阳具人民政府根据上级精神,把塔湾、车河分场划出,并命名随阳农场。

1962年4月.根据襄专农字【1962】73号文件和湖北省委“关于襄阳地区国营农场精减调整的决定“,枣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将灵庙分场划出农场,11月又将张湾、随阳两个分场划出。

农场只剩高堤分场,继续沿用随阳农场名称,隶属襄阳地区农业局和枣阳县双重领导。

1973年1月起,农场人事,财务,物资隶属于襄阳地区农业局领导,1980年7月,襄阳地区农垦局成立,农场隶属于襄阳地区农垦局直接领导。

1984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1983】35号文件和襄樊市【1984】75号文件精神,农场设立区公所,场区合一,一套班子两抉牌子,农场人事下放枣阳县管理,实行双重管理。

1984年10月,农场党委为加快经济建没和内部管理,经襄樊市和枣阳县领导同意,将12个生产队改称村委会,并划分为杨岗,王湾两个分场,各辖6个村,又在杨岗街成立了一个与分场同级别的街道办事处{1990年1月撤销分场建置}.。

1985年10月,襄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985]92号文件和枣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985]60号文件通知,撤销区公所,仍称湖北省国营随阳农场,人事由枣阳县管理,财务由襄樊市农垦局管理。

1989年12月13日,襄樊市人民政府[1989]253号文件通知,农场隶属襄樊市管理,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以襄樊市农垦公司直接管理为主的体制。

1996年8月,襄樊市委组织部[1996]160号文件,农场升格为副县级。

1999年8月5日,襄樊市委襄文[1999]57号文件,设立”襄樊市随阳管理区”。

2004年2月,中共襄樊市委襄发[2004]4号文件通知:农场下放枣阳市管理,设”枣阳市随阳管理区委员会”。

同时撤销“襄樊市随阳管理理区委员会”。

1948年,车河规划洪山八区。

1955年,车河划归枣阳县第十四区。

1956年冬,车河大队成立,隶属枣阳县所辖。

1958年秋,车河大队并入枣阳县平林区宋集公社。

1959年秋单设分场,划归枣阳县随阳农场第六分场,属枣阳县农业局直接领导。

1960年车河从随阳农场划出,单独设场,改名为“枣阳县国营车河农场”。

1979年1月,经鄂革(1979)6号文件通知,将平林公社李楼管理区划归车河农场管辖。

改称“湖北省国营车河农场”,实行省办,地(襄樊市)、县共管,以县管为主体制。

1989年2月,襄改发(1989)253号文件通知,湖北省国营车河农场收归襄阳市直接管理。

1996年6月,湖北省国营车河农场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1999年8月,根据襄阳市委襄文(1999)57号文件,设立“襄阳市车河管理区委员会”。

隶属于襄阳市人民政府,享受县(市)区待遇,2004年3月,移交枣阳市管理,为枣阳市车河管理区委员会。

农业局小三场位于湖北襄阳市枣阳市。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