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八弓镇析出设立文笔街道。 |
2019年8月2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八弓镇析出设立武笔街道。 |
明代时期,设八弓洞,属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 清代时期,设八弓汛,属邛水长官司。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八弓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建八弓镇。 1949年11月,八弓镇改八弓区。 1950年,设八弓镇,属八弓区。 1957年,撤区,乡镇合并建立城关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销基层委员会,成立跃进公社,驻城关。 1959年,属三穗公社。 1961年,建八弓公社。 1963年,设城关镇。 1964年,复称八弓镇,属八弓区。 1968年,撤区镇合并建东风公社。 1970年,恢复东风镇,属东风区。 1977年,东风镇与红旗公社合并建城关公社。 1979年,复建城关镇。 1981年,复名八弓镇。 1992年,撤销八弓区、八弓镇、吉洞乡、长坡乡、泥山乡、坪茶乡和青洞乡,合并建立新的八弓镇。 2019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八弓镇析出设置文笔街道、武笔街道,划出后剩余14村归八弓镇管辖。 |
清末时期,设台烈堡,属清江厅。 民国二年(1913年),划归邛水县。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台烈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台烈联保,属一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和联保建台烈乡。 1949年11月,台烈乡复建台烈区;同年12月,台烈区并入八弓区。 1950年,复设台烈乡,属八弓区。 1957年,撤区联乡,建立台烈基层委员会和寨头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成立团结公社,驻台烈。 1959年,团结公社并入三穗公社。 1961年,析设台烈、颇洞、寨头3公社,属八弓区。 1968年,合并建立台烈公社。 1970年,建新的台烈区,置台烈、果界、颇洞、绞颇、寨头、巴冶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撤销台烈区、台烈镇、颇洞乡、绞颇乡、果界乡、寨头乡,合并建立台烈镇。 |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瓦寨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瓦寨联保,属长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和联保建瓦寨乡。 1949年11月,瓦寨乡改建瓦寨区。 1950年,瓦寨区并入长吉区,设瓦寨乡。 1953年,长吉区迁瓦寨,改称瓦寨区。 1957年,撤瓦寨区联乡建立瓦寨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建五星公社,驻瓦寨。 1959年,撤原公社成立瓦寨公社。 1961年,复为瓦寨区。 1992年,撤销瓦寨区、瓦寨镇、顺洞乡,建立新的瓦寨镇。 |
元代时期,置泸洞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 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辖泸洞、境洞、坦洞和上下新溪,属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桐林区,属邛水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和联保建桐林乡,乡公所驻等溪,属三穗县。 1949年11月,桐林乡改桐林区。 1957年,撤区联乡,建新场基层委员会。 1958年,成立先锋公社。 1959年,先锋、灯塔2公社合并为桐林公社。 1961年,桐林公社改为桐林区。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桐林区、新场镇、坦洞乡合并为新的桐林镇。 |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雪洞区(六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雪洞区,设雪洞、桃溪2联保,属三区(桐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联保建雪洞乡,乡公所驻雪洞。 1949年11月,雪洞乡改建雪洞区。 1950年,雪洞区并入桐林区;同年,冬设雪洞乡。 1953年,原雪洞乡分为雪洞、大塘、白家3乡。 1957年,雪洞、大塘、白家3乡合并建雪洞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建灯塔公社。 1959年,撤灯塔公社,所辖管理区属桐林公社。 1961年,撤管理区建雪洞公社,属桐林区。 1963年,雪洞公社分设雪洞、大塘2公社。 1968年,撤区并社,雪洞、大塘2公社合并建雪洞公社。 1970年,恢复雪洞、大塘2公社,属桐林区。 1983年,大塘公社改名海山公社。 1984年,雪洞公社改为雪洞镇,海山公社改为海山乡。 1992年,撤销雪洞镇、海山乡,合并建立新的雪洞镇。 |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赤溪(今司前一带)、秃罗(今塘洞一带)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邛水一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司治荡洞(今司前村)。 清宣统年间(1909年—1911年),邛水县丞设两区,今长吉乡境属一区。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长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建长吉乡。 1949年11月,长吉乡改建长吉区。 1950年,瓦寨区并入长吉区,长吉区辖长吉乡和瓦寨乡。 1953年,长吉区迁瓦寨,改称瓦寨区,烧巴、长吉、赤瓦、矮子秧4乡属瓦寨区。 1957年,撤区联乡,建立长吉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建乐园公社,驻长吉,辖长吉、贵秧、烧巴、良上4管理区。 1959年,撤乐园公社,其管理区并入瓦寨公社。 1961年,成立长吉公社,属瓦寨区。 1963年,分设长吉、烧巴、贵秧3公社。 1984年,改称长吉乡、烧巴乡、贵秧乡。 1992年,长吉、烧巴、贵秧3乡合并为新的长吉乡。 2016年4月,长吉乡撤乡设镇。 |
清代时期,置玉梁堡,属清江厅(今剑河县)。 民国三年(1914年),划归邛水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三民镇,属五区(瓦寨区),另设巴冶特别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良上联保,属二区(驻长吉),领顺安、稿白、稿米、大榜坡、良上、三民镇、巴冶7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联保设良上保,属长吉乡;设稿米、洞坳、稿白保,属瓦寨乡;设巴冶、小巴冶保,属台烈乡。 1950年,建村农民协会,今良上乡各村分属台烈乡、长吉乡、瓦寨乡。 1953年,设良上、稿桥、巴冶3乡。 1957年,良上、稿桥2乡合并为稿桥基层委员会,撤巴冶乡、寨头乡建寨头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设巴冶管理区,属团结公社(驻台烈);设良上管理区,属乐园公社(驻长吉);设稿桥管理区,属五星公社(驻瓦寨)。 1959年,巴冶管理区属三穗公社,良上、稿桥2管理区属瓦寨公社。 1961年,良上、稿桥管理区合并为稿桥公社,属瓦寨区。 1963年,分设良上、稿桥、巴冶3公社。 1970年,恢复良上、稿桥2公社,属瓦寨区;恢复巴冶公社,属台烈区。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良上、稿桥、巴冶3乡合并为新的良上乡。 2016年4月,良上乡撤乡设镇。 |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德民区(二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辖德民镇、冽洞镇、响水镇、绞颇乡、报京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废乡、镇,建响水联保、报京联保,属一区(八弓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和联保建德民乡,乡公所驻响水。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乡公所移至滚马。 1949年11月,德民乡改建德明区。 1950年,德明区并入八弓区,设德明乡。 1953年,原德明乡分设滚马、响水、德明3乡,属八弓区。 1957年,撤区联乡建立滚马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建幸福公社,驻滚马,辖滚马、响水、德明3管理区。 1959年,撤销幸福公社,其管理区并入三穗公社。 1961年,成立滚马公社,属八弓区。 1963年,分设滚马、响水、德明3公社。 1968年,合并为滚马公社。 1970年,恢复滚马、响水、德明3公社,属东风区。 1984年,公社改乡,属八弓区。 1992年,滚马、响水、德明3乡合并为新的滚马乡。 |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款场区(八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八区辖款场镇、中和乡、仁美乡、良地乡、中等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撤区设款场联保,领5保,属桐林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撤区和联保建桐林乡,乡公所驻等溪。 1950年,设款场、等溪、良地、兴隆、圭录5村,属桐林乡。 1953年,建等溪、款场2乡,属桐林区。 1957年,联乡建等溪基层委员会。 1958年,撤基层委员会,设等溪、款场管理区,属先锋公社,先锋公社驻新场。 1959年,等溪、款场2管理区属桐林公社。 1961年,等溪、款场2管理区合并建款场公社,属桐林区。 1963年,分设等溪、款场2公社。 1968年,合并成立款场公社。 1970年,恢复等溪、款场2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2年,款场、等溪2乡合并建立新的款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