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村(社区)规模优化,撤销马道西村、上屋村、马道底村,合并设立本村,沿用至今。 |
2019年5月,村(社区)规模优化,撤销七前村、七西村、七里港捕捞村、七东村,合并设立本村,沿用至今。 |
原高前村以驻地在高园村前岸得名。 1949年5月后称高园村,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高园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以村中大河为界,分设三个大队,该队居前,称高前大队,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高前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和髙后、高四行政村分辖高园1个自然村。 原高后村原与高前、高四为一村,名高园村。 1961年以大河为界分队,该队居后,故名高后,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高后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与高前、高四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 原高四村原与高前、高后同为一村,1961年以高园村内大河为界分成三个大队,该队地域原属四房,故称高四大队,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高四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和高前、高后行政村分辖高园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高前村、高后村、高四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原大谟村于1949年5月后称大墓村,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大墓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划出庄垟村自立大队,仍称大墓大队,属象阳公社;后因墓字不雅,于1982年更名为大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大谟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辖大墓1个自然村。 原庄垟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与彭桥村合并称彭桥村,属象阳乡;1954年划出自立为庄垟村;1958年公社化时,并入大墓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划出自立庄垟大队,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庄垟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辖庄垟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大谟村、庄垟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2019年5月20日命名沿用至今。 |
原汤西村以驻地及方位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汤岙朱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汤岙朱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以河为界,分汤东、汤西两大队,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汤西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与汤东行政村及圆木社分辖1个自然村。 原万里桥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横霓桥村,属象东乡;1953年改称万里桥村;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万里桥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万里桥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辖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汤西村、万里桥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原汤东村以驻村及方位得名。 1949年5月后为汤岙朱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汤岙朱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以河为界,分汤东、汤西两大队,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汤东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与汤西行政村及圆木社分辖1个自然村。 原圆木社村以职业(圆木)得名。 1951年组织全乡有传统手艺的圆木工人,建立圆木生产合作社,简称圆木社,属县手工业局管理;1963年从汤东、汤西两大队划入耕地,称圆木农业队,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仍称圆木社,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与汤东、汤西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汤东村、圆木社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原路头石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路头石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路头石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3月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路头石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辖1个自然村。 原谊山村1949年5月后为霓山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泥山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2年1月因重名,更名为谊山(因“泥”、“谊”方言音同);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谊山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辖泥山1个自然村。 原山前马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山前马村,属象东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山前马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山前马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辖1个自然村。 原大茅岭村1949年5月后为北山前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7年自立大茅岭村;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大茅岭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大茅岭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辖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路头石村、谊山村、山前马村、大茅岭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原坭后村以驻地在坭垟村后首而名。 1949年5月后为坭垟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坭垟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3年分队,该队位后,称坭后大队,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坭后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与坭前行政村分辖1个自然村。 原坭前村以驻地在坭垟村前首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坭垟村,属象东乡;1956年属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坭垟大队,属象阳管理区;I963年分为前、后两大队,该队位前,称坭前大队,属象阳公社;1983年11月属象东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坭前行政村,属象东乡;1992年5月,象东乡并入象阳镇,随属;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柳市镇。 2019年5月,由原坭后村、坭前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
原上池头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荷堡池头村,属井虹乡;1950年改称上池头村;1956年并入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上池头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上池头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辖1个自然村。 原晚斜阳村村处田垟中,为周围农家来田垟送饭、送茶驻足之处,故以饭茶垟名村。 后因方言谐音雅化为晚斜阳。 1949年5月后称晚斜阳村,属井虹乡;I956年划入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晚斜阳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晚斜阳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辖1个自然村。 原四板桥村以驻地得名。 1949年5月后为四板桥村,属井虹乡;1956年划入象阳乡;1958年公社化时,成立四板桥大队,属象阳管理区;1961年属象阳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改称四板桥行政村,属象阳乡;1989年7月属象阳镇;2011年象阳镇并入柳市镇,随属。 辖1个自然村。 2019年5月,由原上池头村、晚斜阳村、四板桥村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本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