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内晾网圩凌河港上的大、小螺蛳桥得名。 |
据清光绪《唐栖志》载:“禹杭村,相传禹巡会稽,舣舟于此,乃渡江焉,名禹航,今讹为五杭。”据大禹治水南下,乘船在此歇夜,后人把大禹宿夜过的小墩视为风水宝地,纷纷来墩上定居,建有禹王庙,今存。后来定居者认为此地离杭州很近,“航”与“杭”音又相近,改称禹杭村。因村四周有五条河港,即风北港、斜弓港、庙前港、东港、西港,故改称五杭。 |
地处五杭集镇南得名。 |
村紧靠京杭运河南。据说,村民在河里挖出一块石碑,碑上写有几首诗,下方署名“唐公”二字,故得名唐公村。 |
以辖区境内的明智小学得名。 |
因地处兴旺工业区内得名,寓“兴旺发达”之意。 |
“博陆”村之名,据清光绪《塘栖志》载:“博陆村创建于宋,毁于元,复兴于明。”当时有博陆村、庄溪村、前溪村、青林村、五杭村、淳溪村(现五杭和亭趾)六村合建为丰年乡。当时博陆寺庙众多,有后晋天福年间创建的天皇寺、吉祥寺、位于青林村的显忠寺,以上寺庙元初均遭兵毁。博陆由于地理特性属水网地带,曾又称博溪,民国时期叫博鹿,或以七地县之北,又称“北陆埠”后传讹为博陆。曾名博陆村、博陆乡、亭趾公社博陆管理区、博陆人民公社、博陆镇,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
从原南石桥村立新大队、金家埭村东方红大队中各取一字组成。 |
“双桥”村之名,以境内双桥得名。村南京杭运河东段有两座桥,俗称双桥。并有“双桥大树湾”的古迹记载。 |
以原杭北、郭信两村合并各取一字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