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利川市东城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利川市东城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据《利川县志》记载:“又东北十里,径县治东,有官渡桥,乾隆时建,光绪十年重修。又东至两会滩”。“官渡桥”古系川、鄂、湘要冲,濒临清江,官方在这里设桥,故得名。
因该地山包上有宋建法光寺,山包下面有一岩洞故名曰:“岩洞寺”。
此地处于元堡河下游,河流周围地势平坦、全部为肥沃的平坝,故名“下坝”。
因早年该处通往下河坝的道路两旁有成片参天的杉树林,在杉木林旁有一口深不见底,长年不枯的水塘,村委会位于此地,故名杉木塘村。
据《利川县志》卷之十二-山水志二记载“忠孝水,源出金字山......径李子坳场,又西北十三里,径马桥坝。有明代古桥,桥左有碑”,文曰:“崇祯十二年春,善事蒋汝相妻陈氏建”。传说此桥为木桥,桥基有一石柱,摇得动,取不脱。相传为过往者系马的石柱,故名为马桥。加之地势平坦,习称马桥坝。
该地初名李子坳,因该地早先李子树多。1938年即民国27年由利川县警察局督查长万金龙在每家店铺门楣上挂上灯笼并书写“建新理智”四个大字,意在倡导一方文明。次年(1939),国民政府乡长陈子兴就从“建新理智”中取“理智”二字替换“李子”,将“李子坳”更名为“理智坳”。
因该地在1920年修建了一庵堂名曰:“太平庵”,故名“太平村”。1990年1月撤县建市时将“平”换用为“坪”字,后沿用至今。
因该地对面山坡上早年建有一寺庙。庙下河边杨柳树很多,并有一根大杨柳树因年代久远而空心成洞,树洞中可容纳4人摆桌打牌,经常有人在此打牌和玩耍,故称杨柳寺。
因长堰槽位于清江河落水洞伏流上面,两边为大山,中间形成一长约3千米、宽不过100米的狭窄槽地,很早以前若遇洪水,清江河水从落水洞伏流通不过时,水位上涨便从上面狭槽流出,形如一条很长的渠堰,“长堰”因而得名;村民委员会以此命名。
此地系一山腰平台,后靠大山,左右两边有山堡环抱,前面地形低洼开阔,形如交椅。村民委员会办公驻地设于此处,故名。
因村中有一大山,森林茂密、环境幽静,是鸟类白鹊的栖息之处。每到傍晚白鹊云集,青山变成一片白色,故而得名白鹊山。村委会居于此取名白鹊山村民委员会。
传说金子山走蛟形成一河流,阻断此处出行的路。如要外出,需淌水过河,为了方便出行,有人就砍柳树四根横跨河流之上,用泥土铺面,故名。
因该地位于官道南侧,台与道之间隔一宽约50米,深约30米的沟。行人至此,都要向土台抛碎石块,如石块抛至台上,其妻可产男孩,否则为女,故名求男台。
因此地境内群山耸立,峰峦叠嶂,村委会驻地对面有三座山并列相连为一排,中间一座略高,两边的稍低,酷似搁置毛笔的笔架,“笔架山”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