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递铺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递铺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以原青松乡最古老的村庄而得名。
以驻地自然村得名,村内有溪名下洛溪,村以溪得名,后雅化为鹤鹿溪。
据传当年沈姓是一大族,原分为十个庄居住,此村是沈姓第六个庄,原有沈姓宗祠(现尚有沈姓),故名。
地处康山南麓,以山得名。
以域內横塘得名。
境内有垅坝,后称垄坝村,后改为垅坝村。
清初称蓝田村,1947年称蓝田村,解放后俗称烂田,1956年雅化为兰田。
以住地马家渡自然村得名,村北桃花岭有德新桥,嘉靖六年(1529)桥毁设渡,遂名马家渡,村以渡名。
境内马鞍山,简称鞍山,村以山名。
以住地万亩自然村得名。地名来源传说有二:一是村处万亩土地的田畈中,二是本村原有王姓财主,拥有万亩土地。
以村处西苕溪、西港溪两河之中得名。
2007年,赤渔村、赤山村、芝村村三村合并,各取一字而得名。
以古安吉城得名。
以秦鄣郡治所“古城”得名。秦(前221)置鄣郡,郡址在故鄣,即此地。
以境内雾山寺得名。同治版《安吉县志》载:“雾山寺,吴越钱氏建,号衹洹寺;宋治平二年改大明心寺,后因寺在雾中,改今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