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属策武七里亭村,后改属大同镇,有县城的南大门之称,称为南里。 |
地处县城南郊,取名南寨。 |
新庄原名梁家庄,早年由梁姓人在此开基。后因建新村,将梁家庄、董屋、罗屋、槐滩几个自然村连成一片,更名为新庄。 |
早年因罗姓人在此定居,故名。 |
政府命名,意为新型农民。 |
村中有桥一座,距县城七华里,因此得名七里桥,简称七里。 |
本无此地名,1958年公社化时,政府命名。 |
政府命名意为前途光明。 |
政府命名寓意建设美好明天,称为建明。 |
新峰又写成新丰,意为新的丰收年。 |
郑坊最早由郑姓人在此开基(现已无郑姓)。 |
郑坊河从村中穿过,河右岸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根部长有七根碗口大的古藤,枝蔓延伸到河对岸,可供人来回攀爬,村名“七古树下”由此而得。 |
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其中老鸦山上有一块较大的平地,是附近村民出行的必经之地,被称为“镇明寨”,后因谐音写成“正平”。 |
因山高林密,有与天为邻之感,故取村名“天邻”。 |
传说北宋年间,当地匪患不断。杨家女将杨八妹奉诏(征讨),皇上赐黄马褂一件。杨八妹在路过下山桥(自然村名)时练武试箭,一箭穿过三个山窝,形成三个山洞,留下“一子对三窝,铜钱银子锅盖锅”的传说。当天杨八妹等一行人马留宿谢家,因受到盛情款待,杨八妹将御赐黄马褂赠予谢家,谢家便将此地命名为“黄马谢”,因当地“谢”与“畲”音相近,传至后来就被叫成了“黄麻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