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1年淘宝村[23]

2021年淘宝村[23]

  近日,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村、淘宝镇名单。
  洛江区马甲镇新建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新建(角落名)黄井后新屋,1958年拆队,曰“新建队”简称“新建”,故名为新建村。 [历史沿革]:1958年公社化时分开建政,叫新建大队。1984年改为马甲乡新建村委会。[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3420人,886户,辖10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1.6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新建村位于马甲镇驻地西北4公里处,西打石岭与南……。
  新民村位于马甲镇西北部,全村总人口3918人,1094户,由13个自然村组成,分为17个村民小组。新民村是个比较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小山村,现有耕地765亩,山地1350亩,全村占地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2002年至2007年,人口自然出生率始终保持在8‰——10‰以内。新民村三面环山,村里的道路蜿蜒崎岖,杂乱无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资源缺乏,市场信息滞后。几年来,村委会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着力对全村的……。
  前垵村委会概况 [地名含义]:以地形命名,该村在建兴山西麓,因地形起伏,形成一条沟谷。沟即垵之意,杜氏居民在沟谷前面建筑,村落定居,即称“前垵”。 [历史沿革]:解放前属大同保,解放后为前垵乡,公社化时叫前垵大队,1984年叫“前垵”村委会,驻地南埔村,村委会驻南埔村。 [人口、土地面积]:全村现有总人口2345人,610户,辖10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约3.05平方公里。 [概况]: 1、行政辖域……。
  河市镇白洋村位于镇驻地北向2公里,东与山边村交界,西至南塘村,南至河市村,北至马甲镇新庵村,是洛江区河市镇第二大行政村,位于河市镇中北部,距区政府约14公里,距镇政府3公里,公共汽车经村通过。解放初,白灶与官洋合为一个乡,称白洋乡,清朝属泉州府晋江县四十四都玉泉乡仙溪里弼佐社。民国属泉州府晋江大猷乡白灶保。1961年分开建队,白灶仍叫白洋大队,有白灶、后佘、坑仔、大路边、深边口、土岭、岭田、坂头、……。
  河市镇梧宅村在镇驻地南向4.1公里,东至溪头村,西至琯河公路北霞溪村,南双阳前洋北与林坑村交界,是泉州市洛江区河市镇一大行政村,位于河市镇南部,在泉州市区通往罗马河主干道万虹公路之侧,东与溪头村接壤,西与霞溪村交界,北连浮桥村至河市镇区3公里,南邻双阳社区距泉州闻名的旅游景区清源山10公里。据传,很早以前这里的居民,都姓吴,称为吴宅,后因战乱曾一度废村若干年后,其他姓氏搬来这里定居,他们忌讳用吴字……。
  南埔村位于泉港区东南沿海北部,与界山镇接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依山傍海,内有风光明媚的太白峰山巅,连接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光寺,虎空口吾公山、太白峰山上的壹尖山、贰尖山、公背婆等山巅留有诸多名胜古迹。南埔村村落面积11平方公里,全村人口8844人,2891户,分布在19个自然村,有21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近1260亩,主要农作物有红薯、花生等,山地面积1760亩,主要种植龙眼、柑橘等果树。南枫路……。
  狮东村位于界山镇东北侧。全村人口分布较集中,全村以吴姓人口居多,部分蒋姓人口。 古时,吴氏村民从莆田东吴村迁此建居,仍以原祖居地村定史东吴。狮东村依山伴水,沿海大通道沿村而过,交通便利。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村民主要收入是靠海里和山里,狮东村民的勤劳是镇里出了名的。狮东村还是华侨的主要故乡,村里的海外华侨联谊会每年都为村里的学校、老协会捐钱捐物。整个村子集中在狮山脚下,村前与村后分别有两个大门,那是……。
  1、地理位置东风村地处林辋溪北支上游,为螺阳镇第一行政村。位于县城南2.5公里,从属县城新区规划范围,东连城南工业区和火车站战前公路,国道324街福厦公路和惠安世纪大道南北贯通,交通便捷。 2、村容村貌 ①东风村由山前、前窑、岭下、沈厝、山村、前宅、厝斗、前吴、后厝,蔡庄等10个自然村组成,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126人,1643户。324国道,世纪大道,南环路,西苑路和各自然村水泥村道构成四……。
  接待村,明万历年间,御史陈荆碧死后葬在峰帽山,相传时有各方官员曾到此祭奠,因人马众多,故设场搭尞接待。后逐渐形成村落,故名。宋朝时期隶属于惠安民安里十七都;1949年至1974年,为接待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接待村;1985年改为接待回族村,并成立村委会。接待村……。
  后西村基本情况 后西村位于黄塘镇西部,是一个人群聚集、街道交融、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人文荟萃、古迹名胜、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村居行政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552人,其中党员103人。2013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5万,人均收入达6800元。在支部建设方面。我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抓好了我村的党员示范性教育,发挥了党员在村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年党员开展了形式多……。
  亭林村东邻洛阳镇群山村,西至黄塘溪,南到洛阳镇锦峰村,北至省吟村。亭林村位于黄塘镇南端,三面依山,一面临溪,(黄塘母亲河—黄塘溪),距惠安县城约13公里,黄塘镇人民政府约4公里,境内有城西大道,泉三高速通过,与324国道连接,交通便捷。【人口、土地面积】全村共有402户,人口1610人,耕地面积2200亩,山林面积1500多亩。【村容村貌】几年来通过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村容村貌……。
  省吟村,明朝时期,汪姓村民从洛阳镇井吟迁此建居,仍沿用祖籍地村名井吟。后因繁衍速度较快,村落不断拓展,谐音为省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霞青乡,后属后殿乡;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先后属东红人民公社、黄塘公社省吟生产大队;1985年改为省吟村民委员会。省吟村……。
  咸淳七年,元兵大举伐宗,祖先立攸公,宗沿江制置使,江淮招讨使领兵抗元壮烈,封为抗元英烈、太傅,公康太夫人及二子不肯降元,护驾皇太后及幼主南下,泉州泊于惠安海港象浦,皇太后为报护驾之恩,亲自赠送锦霞玉玺于康太夫人,汪氏为入闽始祖,后分支各村,遂以锦霞为灯号,清期间,祖先入乡开基,故名。清朝时期属惠安县霞殿乡,民国时期属惠安县谷口埔十七都,霞殿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属惠安县黄塘七区,霞殿乡……。
  林口村,因村后有榕树群,林旺草密,置村于林外,故名。明朝时期属信义乡同信里18都;清朝时期属黄田铺;民国时期先后属第八区、三民保、碧溪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由第九区、黄塘区、黄塘公社、黄塘乡、紫山镇管辖,先后称林口乡、杏林大队、林口大队;1984年改为林口村委会。林口村……。
  古时候,村民迁此建居在海滩旁安坂地,因村前为海洋,故取名前洋,后因村民围海作埭,而改称前园。解放前属惠安县十九都,解放后成立乐耕乡、鹰溪乡。1958年惠安县成立上游公社厚埭乡,1964年与锦庄、吕内、村口、山仔、前园5个自然村合并建前园大队,1984年10月改为洛阳镇前园村委会至今。前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