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1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

2021年山东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6]

  2021年12月,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鲁政发〔2020〕1号)精神,根据《关于上报备案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的通知》(鲁农产业字〔2021〕21号)要求,经村级申报、县级审核、市级评审、省级复核、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小张村等1400个村符合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创建条件。
  丁家大庄村  丁家大庄村位于大场镇驻地东北8公里处,村域东西200米,南北180米,面积为36000平方米,耕地600亩。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北与魏家大庄村相隔100米,南与张家大庄村相接,西邻保子埠村,东靠白马河大桥,村后的胶南市级公路直通镇驻地。  据传,1204年,丁氏先祖由江苏迁至本地,取名丁家大庄村,该村现有居民131户,人口396人,除丁姓居民外,还有少数张、贾、李、王、黄……[详细]
  东蔡家村    东蔡家村处于海青镇西北6.5公里处,位于胶南市的最西端,村西北与五莲县潮河镇、叩官镇相邻,村域东西1.8公里,南北1.5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2亩。村北3公里处是大缀骨山,水源条件丰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据传,该村原是蔡姓祖先在此居住,后来蔡姓家族搬走,李姓九世祖从黄山前村迁此居住,而“东蔡家”村名沿用至今。全村现有170户,534人,大多数为李姓,另有周……[详细]
  汪河水北村村庄由来在石门南1.5公里,莲花山北麓。据传:明正德时(1506-1521),张、叶两家最早在此建村,因村东莲阴河水流汪汪,取村名汪河水。不久,徐姓、修姓迁来,人丁繁衍。同治《即墨县志》标作王河水。《即墨县乡土志》标作汪河水。今分为汪河水南村、汪河水北村。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470亩。2006年,全村共有312户,总人口为91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21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详细]
  索戈庄村村庄由来在灵山(村)西北3.5公里处。据传:明初,索姓迁来此地立村,称索戈庄。后索姓绝,李、王、张、赵登姓繁衍,村名仍沿用。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4626亩。2006年,全村共有470户,总人口为157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948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509吨,经济总收入为256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058元。……[详细]
  东黄家庄村村庄由来辖东黄家庄和小黄家庄2个自然村。东黄家庄在灵山(村)东南5公里处。明万历时(1573-1619),黄姓来此地立村,称黄家庄。1973年,此村有段村公社划归灵山公社,灵山公社出现了东西两个黄家庄。此村该城东黄家庄。小黄家庄北距黄家庄约0.5公里。亦系明万历时黄氏所建。取唐刘禹锡《陋室铭》君子所居“何陋之有”之意,称何陋庄。但此名流传不广,群众因两个黄家庄南北相望,而此村较小,称之为……[详细]
  岚前岭村村庄由来在乔家屯西南4公里,烟青公路西侧。明天顺时(1457~1464),马姓来此立村,因地势较高又在天宫院之南,故称为院前岭,后演变为岚前岭。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732亩。2006年,全村共有160户,总人口为571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809吨,经济总收入为745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963元。……[详细]
  马家屯村村庄由来 明朝中期永乐年间,由云南迁至即墨金家岭,清朝顺治年间马氏兄弟四人永立、永乐、永山、永禄由金家岭迁来建村,以姓氏取名,发展至今。政区人口本村位于南泉镇西北部8公里处,济青高速公路以北1公里,南与青沙公路相接。本村1959年修建挪城水库占地1300亩,村总面积2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20亩,现有居民385户,总人口1178人。经济状况本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多元化经济发展模……[详细]
  王家屋子村 村庄由来在蓝村东南3公里处,胶济铁路北侧。据《王氏族谱》载:清乾隆三十年(1765),乱村王姓迁来此地垦荒谋生。房舍低矮简陋,故称王家屋子。同治《即墨县志》标作王家。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380亩。2006年,全村共有180户,总人口为645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16吨,经济总收入为113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984元。 ……[详细]
  大吕戈庄村村庄由来据传:明初,吉、孟、孙、盛四姓从云南迁居此地。永乐二年(1404),吕姓、杨姓迁来,因吕姓人旺,取村名吕哥庄,小吕哥庄形成后,改称大吕哥庄。此村前部特称前杨家,北部特称后杨家,中部特称小疃。30年代改称大吕戈庄。现分大吕戈庄一村、大吕戈庄二村、大吕戈庄三村三个行政村。政区人口村庄位于小吕戈庄南2公里,大沽河西岸。居民340户,人口105人,耕地面积1578亩。经济状况经济以农为主……[详细]
  大埠村村庄由来在石门东南4公里处。据传:明永乐二年(1404),王姓从云南乌沙卫槐树里头,迁莲花山东丘岭上立村,取名大埠。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728亩。2006年,全村共有450户,总人口为128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880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527吨,经济总收入为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5762元。 ……[详细]
  后麦泊村村庄由来在石门西南3公里处。据《邵氏族谱》载:元延祐三年(1316),邵姓四户来此地定居,销声匿迹,取名隐讳村。后王、刘、冯诸姓相继迁来。后官兵“平乱”经过此村,为纪念村民安全度过兵难,改村名为迈过庄。明崇祯十七年(1644),庄、黄两姓迁迈过庄西北0.3公里处立村,称后迈过庄。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称前麦泊。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350亩。2006年,全村共有242户,总人口为7……[详细]
  前麦泊村村庄由来在石门西南3公里处。据《邵氏族谱》载:元延祐三年(1316),邵姓四户来此地定居,销声匿迹,取名隐讳村。后王、刘、冯诸姓相继迁来。后官兵“平乱”经过此村,为纪念村民安全度过兵难,改村名为迈过庄。后形成二村,此村在南,称前迈过庄。清顺治十五年(1658),改称前麦泊。政区人口全村有耕地面积1428亩。2006年,全村共有266户,总人口为83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585人。经济发展2……[详细]
  房家村村庄由来早在远古时期即有先民居住,立村时间为明洪武至永禾年间,即公元1350年至1410年之间,房始人由山西迁来立村,而后刘姓,杨姓,崔姓相继迁来,其间早以命为房家村。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西南部,洋河岸边,南接胶南市黄山后村,北邻窑洼村,东靠李家屯村,西隔洋河与姜马庄村和仲家庄村相望。2005年底,全村共有143户人家,村总人口数452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3公顷,粮……[详细]
  曲家芦村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名称来历传说有歧。一说为曲姓炉匠立村,名曲家炉。一说建村时芦苇丛生名曲家芦。道光乙巳《胶州志》在此位置标为“王家芦”,是否村之前称?待考。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西部,南是牛栏沟,西南为芍药洼村,东为战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536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570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2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2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26吨,果园面积……[详细]
  李子行村村庄由来建村年代不详,海沟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相传明朝肖姓从云南迁来立村,因当时有大片李子树林,故命名为李子行村。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中部,艾山脚下,西与冷家村相接,北面紧邻张家村,村南为十八道河水库大坝,东北边是香甸村,西边邻战家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4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1600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5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0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6……[详细]
  宾贤村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由宾州移民至此,为了纪念故地和表示为人贤达有礼,命村为宾贤。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东部,同三高速公路东侧,北隔洋河与油房村相望,东边是山寺村,东南是北坦城村,西面是姜戈庄村。2005年底,全村共有85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2690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7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78公顷。年蔬菜总产量75吨,果园面积25公顷……[详细]
  山子村村庄由来建村于明洪熙建元(公元1425年),崔姓兄弟,由小云南移民立村,因在武山之旁,取名崔家山,演化为山子。政区人口位于洋河镇最东部,东临204国道,北隔洋河与魏家庄村相邻,西边是宾贤村,南边是袁家小庄。2005年底,全村共有290户人家,村总人口数996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4公顷,粮食作物耕种面积122公顷,全年蔬菜总产量38吨,果园面积7公顷,水果总产量20……[详细]
  西小屯村村庄由来 建村年代不详(有说为明末)。道光乙巳《胶州志》即有标注。因建村于七城至大行的大道上,道路挺直,遂以直路屯命村。解放后改为西小屯。政区人口 西小屯村隶属胶州市胶北镇,北接本镇七城村,南靠本镇北台村,东邻本镇水牛村,西连本镇肖家屯村,东西横距0.6公里,南北纵距1.5公里,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全村有180户人,576人,有耕地945亩。经济状况自1996年以来根据自已本村的实际情……[详细]
  小高于家村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大沽河水随海潮回流只能到回流村,此处地势较高,仅次于大高,故称小高。后随人口的增多,分为四村,小高于家为其中之一。政区人口小高于家村位于胶州市东北部,胶莱镇驻地东五公里处。东与小高李家村比邻,南与小高张家村相接,北面是张家大高村,西面则与沙沟村、赵家闸子村隔河相望。全村面积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2005年底,全村共有360户……[详细]
  南沙梁三村村庄由来相传建村于明初,距今约六百多年,梁姓兄弟从云南迁来分别立村,因靠近沙丘,遂叫南北沙梁(现北沙梁属平度市所辖,名沙梁镇)。后随人户的增多,遂分为三个村,此为三村。政区人口位于镇驻地东北8.5公里处,大沽河北岸。东、南邻即墨市,西接詹家庄,北毗平度市。2005年底,全村共140户,452人。经济状况2005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95万元,人均纯收入7090.7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5……[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