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1年度云南省美丽村庄[24]

2021年度云南省美丽村庄[24]

  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21年度美丽村庄名单,共1053个村庄入选。
  原属广南县八宝区弄郎乡,1957年全乡划归富宁县花甲区。1958年称管理区。1962年称公社。1971年设置达木大队。1984年改为乡。1990年改称达木行政村。2000年8月1日改称达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达木村……。
  傣语地名。“南”为水,“邦”指较平的场地,因地处河边平坝。南邦河村民委员会系1984年4月农村体制改革时新建南邦河乡属翠云区,1987年改为南邦河行政村属翠云乡,2000年改为南邦河村民委员会属翠云乡,2004年翠云乡改为六顺乡,2012年撤乡设镇六顺乡改为六顺镇,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南邦河村……。
  傣语地名,炮掌系“帕掌”之转音。傣语帕为岩子,掌为象,帕掌意为此山的岩石形似大象,村民委员会位于炮掌山附近,故而得名。驻地咖啡厂,故名。炮掌山村民委员会1950年为炮掌山乡属六顺县第一区;1961年与官房、三尖山、高笕槽、龙潭合并为龙潭公社属翠云区;1964年分开为炮掌山公社属翠云区;1969年改炮掌山为大队属翠云公社;1984年4月体改为炮掌山乡属翠云区,1987年改为炮掌山行政村属翠云乡,20……。
  因本村民委员会驻地于竹山河河流附近,故而得名。驻地新街,故名。竹山河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异地扶贫那棵落开发区,1996年思茅区被省政府列为实施全省异地扶贫开发试点县,转移安置跨地州异地移民2.3万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原则,在集中安置人口较多的12个点新增设村民委员会,按属地管理原则隶属于当地乡镇,竹山河村民委员会属新增设的12个村民委员会之一,主要安置来自墨江、景东……。
  高览槽村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802105202。
  傣语地名。傣语“那”为田,“棵”指头,“落”为水塘,“那棵落”意为水塘上方的田。驻地那棵落,故名。那棵落村民委员会系1984年4月农村体制改革新建那棵落乡属翠云区,1987年改为那棵落行政村属翠云乡,2000年改为那棵落村民委员会属翠云乡,2004年翠云乡改为六顺乡,2012年撤乡设镇六顺乡改为六顺镇,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那棵落村……。
  傣语地名,原名勐抗,傣语:”勐“是地方,“抗”是橄榄,“勐抗”意为橄榄树多的地方,后改称橄榄坝。橄榄坝村民委员会1950年为老马寨乡属六顺县平原区,1951年撤销平原区改属竹林区,1958年改为橄榄坝乡属普洱县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橄榄坝公社属竹林区,1969年改为橄榄坝大队属竹林公社,1984年4月体改复为橄榄坝乡属竹林区,1988改为橄榄坝行政村属竹林乡,1998年改为橄榄坝办事处属思茅……。
  因龙潭小组东北面山脚岩壁常年出水,形成一天然湖泊,当地群众说潭中有龙吐水,故称龙潭。驻地龙潭,故名。龙潭村民委员会1950年为龙潭乡属翠云区,1961年官房、三尖山、炮掌山、高笕槽并入称为龙潭公社属翠云区,1964年分开仍称龙潭公社属翠云区,1969年三尖山再并入,改为龙潭大队属翠云公社,1984年体改为龙潭傣族乡属翠云区,1987年改为行政村属翠云乡,1988年新增设立龙潭乡,龙潭村公所属龙潭乡……。
  营盘山村民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为异地扶贫营盘山开发区,1996年思茅区被省政府列为实施全省异地扶贫开发试点县,转移安置跨地州异地移民2.3万人,本着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村民自治的原则,在集中安置人口较多的12个点新增设村民委员会,按属地管理原则隶属于当地乡镇,营盘山村民委员会属新增设的12个村民委员会之一,主要安置来自昭通的异地移民,隶属于倚象镇,自成立以来,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营盘山村……。
  老鲁寨村民委员会1950为老鲁寨乡属六顺县第二区,1958年与关山、凉水箐合并为关山乡属普洱县上游人民公社,1961年分开成老鲁寨公社属竹林区,1969年改为老鲁寨大队属竹林公社,1984年4月体改复为老鲁寨乡属竹林区,1988年改为老鲁寨行政村属龙潭乡,1993年龙潭乡改为龙潭彝族傣族乡,老鲁寨村公所属龙潭彝族傣族乡,2000年改为老鲁寨村民委员会属龙潭彝族傣族乡,一直沿用此名称至今。老鲁寨村……。
  傣语地名,“谦”为小土司,“乐”为山冲。“谦乐”意为山冲中的小土司。早年称旧寨至安乐寨一带为谦乐,以此得村名。1912年为勐先乡第四保(又称谦乐保)。1949年合并安宁乡。1958年为安宁管理区。1963年由安宁分出,为谦乐公社。1969年为谦乐大队。1983年5月体制改革为谦乐乡。1987年12月乡改村,改为行政村。2000年8月村改委称谦乐村民委员会。谦乐村……。
  因该地方占地面积大,出现荒田多的情况,以辖区内荒田自然村而得村名。1912-1948年为德化乡第三保。1949年为德化区第三乡。1952年为永胜乡。1958年11月为永胜管理区。1961年为荒田公社。1969年为大队。1983年5月体制改革为乡。1984年改为行政村。2000年7月荒田村改为荒田村民委员会至今。荒田村……。
  星光命名于1956年,意为农业合作化的星星已放出光芒。1912-1948年属宝兴镇辖。1949年民主建政时属磨黑区民胜乡。1956年由民胜乡分出成立星光乡。1958年11月为星光管理区,1961年为星光公社。1969年为星光大队。1983年4月体制改革划归磨黑镇,为星光农村办事处(乡级编制),2000年村改委,改为星光村民委员会,从而沿用至今。星光村……。
  该地蕴藏有石膏、食盐,1973年开始挖井采矿(1955年封井),故名。以原驻地自然村名得村名。现驻地良子,故名。1912-1948年为宁洱县灵源镇。1949年为合力乡。1958年为管理区。1961为石膏井公社。1966年为合力公社。1969年为合力大队。1981年为石膏井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石膏井乡。1988年为石膏井行政村。2000年村改委为石膏井村民委员会至今。石膏井村……。
  汪姓人家先定居,又为集市,村以驻地自然村名得名。1912-1948年为普义乡第七保,1949年为黎明区第四乡,又称麻栗树乡。1958年11月为汪街管理区。1961年为汪街公社。1969年为弯街大队。1983年经思茅地区行政公署民政局批准,复名为汪街大队。体制改革后为汪街乡。新名自1983年6月1日启用,1987年汪街乡改为行政村,撤乡设村。2000年8月村改委,为汪街村民委员会。汪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