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21年度美丽村庄名单,共1053个村庄入选。 |
因村始建于梯田连片的山麓缓坡而得名“大田坝”;现村委会驻地大田坝。1950年属新街行政村,属保山县。1952年属第七区新街乡。1956年属第六区。1958年属昌宁县湾甸公社新街管理区。1961年属保山县旧城公社新街大队。1963年属施甸县酒房区。1965年属旧城乡新街大队。1979年设大田坝大队,属旧城公社。1984年3月设大田坝乡,属旧城区。1987年12月设大田坝行政村。2000年设大田坝村民……。 |
彝语地名。原为“渣邑”“渣”音“zhā”,意为“有小溪流过的地方”,1945年,民国中将李元凯将“渣邑”更名“查邑”沿用至今;现村委会驻地查邑。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查邑属长官司辖区。清朝顺治六年(1649、南明三年)属复性乡。1949年属保山县第四区太平乡。1950年设查邑行政村属保山县第四区。1952年设查邑乡属保山县第四区。1958年设查邑管理区属保山县施甸公社。1958年设查邑管理区施……。 |
因村始建于一块面积较大的山地边而得名“大地村”;现村委会驻地大地。1950年设大地行政村;1952年设大地乡;1958年设大地管理区;1961年设大地公社;1963年设大地大队;1984年设大地乡;1987年设大地行政村;2000年设大地村民委员会至今。大地村……。 |
七〇七社区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水长乡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210,为乡中心区。区划代码为530521208209。 |
中屯村地处吕合东北部,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面积8.7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42户、3038人,居住有汉、回、彝、白四种民族,其中:以汉、回两个为世居民族为主。全村有耕地2970亩,人均耕地面积0.98亩,其中水田2504亩,旱地466亩。中屯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特色经济主要以肉牛短期育肥,放运,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为主。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331.55万元,农……。 |
红卫桥村委会是楚雄市1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也是2017年要求脱贫出列的村委会之一,是云投集团挂包帮扶的对象。全村国土面积52.2平方公里,共有14个小组35个自然村234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58人。全村有劳动力573人,其中外出务工43人。耕地总面积1179亩。其中:水田682亩,旱地497亩,人均有耕地1.17亩。境内最高海拨1900米,最低海拔980米,立体气候明显,主……。 |
1、村情概况。闸上村委会位于西舍路镇西部,辖区国土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东与西舍路村委会相连,南与下岔河村委会相连,西与景东县接壤,北与保甸村委会相邻。该村地处高寒冷凉地区,最低海拔1351米,最高海拔2961米,气候成垂直变化;全村有耕地面积2400亩,其中水田410亩,旱地1990亩;2018年全村人均有粮4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2、人口状况。闸上村委会有17个村民小组,39个自然……。 |
建国前属东兴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五区云龙乡,1958年为云龙管理区,1961年改为云龙公社,1966年为马厂公社云龙大队,1970年属琅井公社云龙大队,1980年并马厂公社仍为云龙大队,1984年改为云龙办事处,1987年改为云龙村公所,2000年改称云龙村民委员会至今。云龙村……。 |
原属挖铜大队,1984年改为挖铜乡,1989年改为挖铜办事处,2000年改为挖铜村委会,至今。挖铜村……。 |
前进社区地处紫溪镇东边,距楚雄市4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邻东瓜镇,南邻鹿城镇,西邻冷水村、紫溪社区,北邻冷水村。下辖19 个村民小组,1113户3491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595人。国土面积15.4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4.50℃,年平均降水量833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有耕地2894亩,其中水田2542亩,旱地352亩;有林地17……。 |
西康郎村委会地处大过口乡北方,东和南华县徐营镇以马龙河为界,南与三街镇和本乡大益鸡村委会接壤,西与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接壤,北面与三街镇马篁箐村委会接壤。村委会距大过口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属典型的彝族小聚居、彝汉杂居的高海拔边远贫困山区村委会。 西康郎村委会辖区面积36.3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91米,最低海拔1480米,年平均年温18.6℃,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魔芋等……。 |
大庄原称苏庄,苏姓人首居,后因居民增多村庄扩大,改名为大庄,故名。本村始建于1801年,1950年为大庄区大庄乡;从1958年为大庄公社,1964年为大庄管理区;1965年名为大庄大队;1984年为大庄区大庄乡,1987年为大庄村公所;2000年为大庄镇大庄村委会;2015年为大庄镇大庄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大庄社区……。 |
傣语地名。系傣语“邦抗”谐音。邦意为地,抗(三)意为橄榄树,傣语意为生长橄榄树的地方。1974年为雨龙公社邦三大队,1984年为雨龙区邦三乡,2000年改为邦三村委会,2006年撤乡并镇时划归大麦地镇,隶属于大麦地镇至今。邦三村……。 |
村后山形似羊头得名。明清属妥下;民国属妥甸镇管辖;1956年设乡,称羊桥乡,隶属妥甸区;1958年隶属马龙公社,1969年改称羊桥大队,隶属马龙公社;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时,改称羊桥乡,隶属妥甸区;1987年改称羊桥办事处;2000年改称羊桥村委会,至今。羊桥村……。 |
1951年属于栖么乡得名。1958年属于于栖么管理区。1961年为石桥河大队。1962年属于天申堂公社。1968年属于天申堂大队。1972年属石桥河大队。1984年5月属石桥河乡。1987年属石桥河村公所。2000年9月30日属石桥河村委会,至今。石桥河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