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021年度美丽村庄名单,共1053个村庄入选。 |
驻地乐乌村,彝语“乐”为虎,“乌”为头,意为山形似虎头的地方。1963年成立乐乌人民公社,属营上区;1970年改称乐乌大队;1983年以后改为乐乌小乡。1989年改为乐乌村公所属。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乐乌村委会。乐坞村……。 |
驻地小腊甲村,彝语“腊甲”,意为地形像簸箕一样的地方。1955年设立腊甲乡;1965年改为腊甲公社;1978年将公社改为大队,即腊甲大队;1984年实行体制改革,改为腊甲乡,1988年2月区乡改革时,腊甲乡改为腊甲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腊甲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腊甲村……。 |
1952年设三台乡,1963年属东山区三台公社,1979年东山公社设三台大队,1983年属东山区三台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墨红乡,成立三台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三台民委员会。三台村……。 |
1950年成立龙潭乡,隶属平黄区;1961年改称龙潭小公社,1970年改称龙潭大队;1984年改称龙潭小乡;1990年为龙潭办事处;2000年6月设龙潭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龙潭村……。 |
1963年属富村区大凹子公社,1979年富村公社设大凹子大队,1983年属富村区大凹子乡,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设立富村乡,成立大凹子村公所,2000年6月村级体制改革设大凹子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凹子村……。 |
因野生毛竹多。1951年设立竹园乡,属晓众(一区)辖。1954年撤晓众(一区)设翠屏(一区),竹园乡属翠屏区辖。1955年撤翠屏(一区)设金钟(一区),竹园乡属金钟区辖。1970年设立竹园大队,属金钟公社辖。1984年设立竹园乡,属金钟区辖。1987年8月1日设立竹园村公所,属金钟乡辖。2000年6月1日设立竹园村委会,属金钟乡辖。2001年12月,金钟乡与钟屏镇合并为金钟镇,竹园村委会属金钟镇辖……。 |
1951年设箐口乡,属待补区(六区)辖。1970年成立箐口大队,属待补公社辖。1984年人民公社体制取消,恢复区乡制,撤箐口大队设立新发乡,属待补区辖。1987年8月1日新发乡设立新发办事处,属待补镇辖。2000年6月1日成立新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新发村……。 |
1973年设立新斗大队,属鲁纳公社辖。1984年人民公社体制取消,恢复区乡制,撤新斗大队设立陡咀乡,属鲁纳区辖。1987年8月1日撤区建乡,撤陡咀乡设立陡咀村公所,属鲁纳乡辖。2000年6月成立陡咀村民委员会至今。陡咀村……。 |
1970年撤区并社成立新塘大队,属金钟公社辖。1984年撤新塘大队设立三家塘乡,属金钟区辖。1987年8月1日撤三家塘乡设立三家塘村公所,属金钟乡辖。2000年6月1日成立三家塘村民委员会,属金钟乡辖。2001年12月,金钟乡与钟屏镇合并成为金钟镇,三家塘村委会属金钟镇辖。2013年12月,撤金钟镇,改设金钟、古城、宝云三个街道,三家塘村委会划分至金钟街道辖区内至今。三家塘村……。 |
因石鼓山:石鼓山山顶一圆石,击之其音如鼓。1951年设立石鼓乡,属晓众(一区)辖。1954年属翠屏区(一区)辖。1955年属金钟区(一区)辖。1970年为石鼓大队,属金钟公社辖。1984年石鼓乡属金钟区辖。1987年8月为石鼓村公所,属金钟乡辖。2000年6成立石鼓村民委员会,属金钟乡辖。2001年12月,金钟乡与钟屏镇合并成为金钟镇,石鼓村隶属金钟镇。2013年12月改设金钟、古城、宝云三个街道……。 |
潦浒村委会,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属于半山区。距离镇7.50公里,土地面积21.69平方公里,海拔186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谷物等农作物。有耕地4924.00亩,其中人均耕地0.64亩;有林地12065.00亩。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000户,有乡村人口7700人,其中农业人口7537人,劳动力39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 |
明朝时张姓人家在此驻营屯田,繁衍生息,给当地带来福祉,为纪念此段历史,故名。1949年前属曲靖县宝泉镇,1950年属三宝区新联乡湾子乡,1958年成立温泉公社为黄旗张家营管理区,1963年为三宝区温泉公社,1964年属越州公社,1965年划归三宝区为张家营公社,1969年撤区为三宝公社张家营大队,1984年为张家营乡,1988年为张家营办事处,2000年为张家营村委会,2013年10月撤镇设街道为……。 |
1949年前属沾益县泽济乡辖;1950年属沾益县第二区为中心乡;1958年属曲靖县中心公社为中心管理区;1963年属沾益县白水区为中心公社;1969年属沾益县白水公社为中心大队;1984年属曲靖市白水区为中心乡,1988年属曲靖市白水乡为中心村公所,2000年11月为中心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中心村……。 |
彝语,“法”是岩,“着”是住处,含义是岩山脚下居住的村,故名。1949年前属东山乡;1950年属田坝区镇雄乡;1953年属五区镇雄乡;1958年属东山公社镇雄管理区;1961年属东山区镇雄公社法着管理区;1963年属东山区法着公社;1970年属东山公社法着大队;1984年属东山区法着乡;1988年至2000年属东山乡法着村公所;2000年设法着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法着村……。 |
原名德马田,过去此地是格宜大德马彝族法家管辖的田庄,故名。1949年前属宣威县东北区宝山乡,1950年属宝山区宝山乡,1958年属宝山公社宝山管理区,1961年属宝山公社得马田管理区,1964年属宝山公社宝山管理区得马田公社,1970年属宝山公社得马田大队,1985年属宝山区得马田乡,1988年属宝山乡得马田村公所,2000年设得马田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得马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