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2021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12]

2021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12]

  2021年12月,根据《陕西省卫生先进单位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卫生乡镇卫生村申报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经单位、乡镇、村申请,各市爱卫办考核申报,省爱卫办抽查后综合审定,拟命名西安市东方中学等267个单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宝鸡市陇县河北镇等32个乡镇为省级卫生乡镇,西安市阎良区凤凰路街道新跃村等458个村为省级卫生村。
  根据村民意愿取永远安康之意。2014年将红柳滩、八塌湾两村合并,更名为永康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永康村……。
  2014年将寺沟村村民委员会和瓦岗寨村村民委员会合并,更名为花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花岩村……。
  因并村得名。根据群众意愿保留原有两个村名。2014年将高粱、柳湾两个村并,更名为高梁柳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高梁柳湾村……。
  因居户多在街道之东居住,故名。1958年建东街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东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东街村……。
  清乾隆前期(1736~1755)汉民王、常两姓先后居住建村,此地区域较大,原是蒙民游牧地,因土质为黄色,蒙语称为“什拉滩”。1958年建什拉滩大队,1968年并入牛家梁大队,1979年又分队,仍称原名。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什拉滩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什拉滩村……。
  清乾隆初年(1736~1750)建村。因明代曾有人在此地烧砖瓦,留有碎砖破瓦及瓦窑残迹,被周围村人称为“瓦窑沟”。1958年建瓦窑沟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瓦窑沟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王庄、崖窑沟、黑龙滩3个村村委会建制,并入瓦窑沟村民委员会。瓦窑沟村……。
  清乾隆中期(1756年-1775年)建村,因山梁处生长野生中药材麻黄,故名“麻黄梁”。1958年建“大沟大队”、“大圪垯大队”。后为区分,将双山堡之北称“北大圪垯”,之南称“南大圪垯”。1980年北大圪垯省略更名“北大”。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麻黄梁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大沟村村民委员会、北大村村民委员会,两村合并为麻黄梁村村民委员会。麻黄梁村……。
  清乾隆后期(1786~1795)建村,传说古代此处曾降落过一条花龙。故名。1958年建花龙镇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花龙镇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花龙镇村……。
  清康熙前期(1662-1681)董姓人在峁沟下游河湾处建村居住,故名。1958年建董家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董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拐上村、刘崖窑村两个村村委员建制,并入董家湾村村民委员会。董家湾村……。
  清乾隆前期(1736-1755)傅姓人在此地山畔处建村居住,以姓氏及地形得村名“傅家畔”。后谐音为“付家畔”。1958年建付家畔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付家畔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刘寨村、常楼村两个村村委会建制,并入付家畔村村民委员会。付家畔村……。
  明正德年间(1506-1521)郭姓人在此河湾地处建村居住,故名。1958年建郭家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郭家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田兴庄村委会建制,并入郭家湾村村民委员会。郭家湾村……。
  取合并前两个村名取名。2014年撤销谢家峁村和沙墕村两个村村委会建制,新组谢家峁沙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谢家峁沙墕村……。
  明万历前期(1573-1587)田姓人在原有“园地”(即水浇地)处建村居住,故以姓氏和特征取村名为“田家园则”。后省称为“田园”。1958年建田园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田园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2014年撤销高成沟村村委会建制,并入田园村村民委员会。田园村……。
  1958年取名沙河大队;1984年6月改为沙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沙河村……。
  1958年改为高圪垯大队,1984年6月改为高圪垯村村民委员会;隶属南塔乡;2011年撤销南塔乡;并入响水镇。高圪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