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村 |
明代开挖“永昌渠”,用伊河水灌溉农田。渠水经过清澈见底,一秀才见此美景吟诵诗人朱熹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村民遂将村名叫做省源头,后简写为省元头。1949年属白元区。1958年成立省元头生产大队,属葛寨人民公社。1959年属白元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省元头村民委员会。属白元乡。2014年撤乡建镇后属白元镇。省元头村……。 |
古时人们聚居此地形成村落,原名上官庄,后因罗姓人口不断增多,清乾隆53年始改名为罗家村,后演变为罗村。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罗村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罗村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罗村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河滨街道。罗村社区……。 |
西场村明代已有人居住,因少数人居住于府店村寨墙外西部的场上,当时人民把这些居住于场上的人取名为“西场人”,村名取为西场。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属府店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分出成立西场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西场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西场社区……。 |
原有一姓孟人家在此居住,名孟家庄。后洛阳设为河南府,南来北往的人来此住店,久而久之称为府店,因位置靠南,故为南府店。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属府店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分出成立南府店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南府店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南府店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南府店社区……。 |
明初山西洪洞县部分居民迁至此处,周姓为主,名周家村,后演变为周村。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周村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周村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称周村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周村社区……。 |
传说,古时,伊河之西荒无人烟,草木丛生的土岭上,经常有狐狸出没,人们叫它野狐子岭。清朝初期,陈昭勇大将军平叛后驻扎于此,当时的野狐岭一带,荒草丛生、荆棘满地,野狐出没、寂无人烟。陈将军带领部下斩荆棘、平土地、植树木、种五谷,并建房定居、娶妻生子,逐渐形成村落后,取名野狐岭。后又迁来金氏、何氏等家族。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野狐岭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野狐岭村民委员会……。 |
瑶湾社区,原名叫回家屯,后因村中在朝做官的人被革职抄家,村民恐受株连,根据本村的地理位置,便将村名改为瑶湾。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瑶湾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瑶湾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瑶湾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瑶湾社区……。 |
西仓村原名古孟家川,因府店一杨姓富户在此建仓屯粮,后人居住形成村落,取名西仓。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西仓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西仓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西仓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西仓社区……。 |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一百四十五名彭姓先祖奉旨迁徙。其中一支彭祖裔孙迁居洛阳西孙旗屯引驾沟村,十余年后,第四世裔孙又迁居伊川城西北七里彭家洼,暂住几年后又迁至伊川城北四里彭家庄,聚居此地形成村落,因彭姓最早定居于此,故定名为彭家庄,后改名为彭庄。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彭庄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彭庄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彭庄社……。 |
原有一姓孟人家在此居住,名孟家庄。古时南来北往的人来此住店,久而久之称为府店,因位置靠北,故为北府店。1949年3月属鸦岭区。1958年属府店生产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2年分出成立北府店生产大队。1984年改设北府店村民委员会,属城关镇。2012年村改居改设北府店社区居民委员会。2015年改属城关街道。北府店社区……。 |
石瑶社区是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城关街道下辖的社区,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410329001013。 |
盐仓村位于铁门镇东南8公里处,距县城7公里,辖9个村民组,1704口人,原有耕地1500余亩,近年香江万基氧化铝粉厂占去600余亩,现有耕地900余亩,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余元,群众以劳务经济和第三产业为主。该村属小浪底移民搬迁村,村内基础设施通过近两年来新农村建设基本完善,村庄规划整齐,环境优美,绿化率达32%,村卫生所、便民超市、新农村书屋等均达示范村标准,社区服务……。 |
槐林村在310国道北侧,属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村,1996年由西沃乡搬迁铁门镇。全村4个村民小组,708口人,耕地375亩,支部有党员18名。 村内有钢厂、铝厂、板带厂,耕地少,村民在县内电力集团等安排或打工超百人,其他省、县外出打工50余人。2006年槐林村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容村貌彻底整治,沼气建设一池三改进度快,全村近90户建有沼气。村养殖方面有规模,有800只以上养鸡户20余户。……。 |
1999年由4乡9村的小浪底库区二期移民聚居建成,根据村址占用的是刘河(下)和杨树洼土地这一特点,取用两村名字的第一个字合称刘杨,故得名刘杨村。1999年,部分小浪底库区二期移民从黄河之滨的西沃、仓头、峪里、石井四乡迁居县综合安置点安家落户,并建立刘杨村民委员会。2001年全村居民的户籍关系从动迁地集体过户至铁门镇刘杨村,刘杨村民委员会属铁门镇至今。刘杨村人口690人,170户,现有耕地700亩,……。 |
沟头村位于310国道新安段最西部,新渑交界处,辖2012口人,耕地面积1700余亩,以平地为主,西北侧地下砂页岩富含地下水。石英砂储量率高,洛阳龙新玻璃厂及硅砂公司位于我村境内。 沟头村作为2007年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力度,目前已达到组通、户通水泥路,森林覆盖率达40%。村内群众以种植、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