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彝族自治县辖乡。1956年成立烂泥箐区。1958年建公社,1960年改乡,1966年改称朝阳大队,属东红公社,1971年改属大拉坝公社,1984年改烂泥箐乡。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面积437.2平方公里,人口1.4万。有彝族。通公路。辖烂泥箐、水草坝、大二地、牦牛坪、马金子、万桃、二拉坝7个行政村。农产以马铃薯、燕麦、玉米为主,畜牧业有牛、羊、马、猪。.……。 |
宁蒗彝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至1957年称拉伯乡,属永宁区辖。1958年10月成立金沙公社至1961年。1962年与永宁公社合并到1968年。1969年又与永宁公社分开单独成立拉伯公社到1983年。1984年并永宁区到1987年。1988年区改乡时与永宁乡分开,成立拉伯乡。位于自治县县府西北部,距县城145公里。面积453.7平方公里,人口1万。通县乡公路。辖托甸、加泽、田坝、格瓦、拉伯5个行政……。 |
洛本卓白族乡位于泸水县北端,地处怒江峡谷腹地,东与兰坪营盘镇交界,西与缅甸毗邻,北与福贡匹河乡接壤,南与泸水县古登乡相连。南北长 14.5 公里,东西宽 27.8 公里,国境线长 11.4 公里。海拔为 815米 - 3800米。全乡总面积为 267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 12744 亩。耕地以旱地为主,在 12744 亩耕地水田仅有 1209.5 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9.5%。洛本卓白族乡辖 8……。 |
乡情概况古登乡地处泸水县北部的横断山纵谷区,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县相邻,西依高黎贡山同缅甸相毗邻,北接洛本卓白族乡,南连称杆乡。总面积 328 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 4379 米,最低海拔 907 米,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岩层裸露,属典型的山地特征。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平均气温 17 摄氏度左右,无霜期 317 天。生物资源富集,耕地总面积18046亩,其中……。 |
称杆乡位于怒江州州府六库城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六库城有 55 公里,地跨高黎贡山东麓至碧罗雪山怒江两岸,南接大兴地乡,北接古登乡,东与兰坪县、云龙县相邻,西与缅甸接壤。乡内山高谷深,沟垫纵横,山势呈“凹”型,东西高,中间低,境内最高海拔 4162 米,最低海拨 919 米,立体气候,高山寒冷,半山温凉,沿江峡谷炎热。改草开放以来,在国家大力加强扶贫工作步伐,称杆乡加大了扶贫工作步伐,党的-召开后,称……。 |
一、地理概况大兴地乡位于泸水县中部的怒江两岸,东经 98°51′至 99°21′,北纬 26°00′ 至 26°13′ 之间,东西横距最宽 30 千米,南北纵距最长 24 千米,总面积 406.28 平方米(实地面积 455 平方千米)。乡境东接云龙县,南连六库镇,东南、西南分别与老窝乡、鲁掌镇相连,西与缅甸接界,北与称杆乡毗邻,国防干线瓦贡公路沿怒江自南向北贯穿全乡。乡党政机关驻地灯笼坝,它位于……。 |
【片马镇简介】片马镇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东与鲁掌镇相连,南北长24公里,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64.44公里,是中缅边境北段交通要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通道,全镇辖片马、古浪、岗房、片四河4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景朗城市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740人,流动暂住人口最高时候4万多人,平常2万多人。片马于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省级对外开放口岸。【特色产品】片马镇耕地面积2236亩,其中水田81……。 |
泸水县老窝白族乡是怒江州三个民族乡之一,地处怒江东岸,碧罗雪山南缘,处于六库镇与漕涧镇之间,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44′至26°05′,东经90°56′至90°09′,北连兰坪,东接云龙县旧州、表村,南与云龙县漕涧镇接壤,西连州府六库,乡政府驻地距州府六库24公里,是怒江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全乡共辖6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荣华村、中元村、崇仁村、老窝村、银坡村、云西村),67个自然村,95个……。 |
一、概况依傍于高黎贡山的泸水县上江镇东与大理州云龙县民建乡、保山市隆阳区瓦马乡和汶上乡隔江相望,南与隆阳区芒宽乡相邻,北接本县六库镇,距州府和县城六库 24 公里,是进入我州境内的南大门。地处东经 98°45′00″ - 98°53′21″,北纬 25°47′40″ - 25°33′16″。境内最高海拔为 3780 米,最低海拔为 738 米,年平均气温 21℃,年降雨量 1100 - 1200 ……。 |
福贡县辖镇,县府驻地。1935年称章化乡,1969年合并建五一公社,1988年设上帕镇。位于县境中部,临怒江而居。面积393平方公里,人口2.4万。瓦(窑)贡(山)公路为主要交通干线。辖上帕、达普洛、达友、施底、珠明林、腊竹底、腊土底、双米底、季子洛、古泉、腊乌、木古甲12个行政村。镇内有商贸、运输、建筑、木材加工和饮食服务等乡镇企业。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油菜为主。.……。 |
福贡县辖乡。1959年建碧罗公社,1969年更名匹河公社,1986年碧江县建制撤销,划归 ? 福贡县,1988年设匹河怒族乡。位于县境最南部,怒江东岸。面积398平方公里,人口1万,是全国唯一的怒族乡。瓦贡公路过境,有林区公路。辖普洛、0登、知子罗、沙瓦、架究、托平、瓦娃、棉谷、果科9个行政村。乡镇企业以木材采伐为主,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茶叶为主。特产“0登茶”闻名省内。.……。 |
福贡县辖乡。1932年设碧江设治局嘉禾乡,1959年建前进公社,1965年更名子里甲公社,1986年碧江县建制撤销,划归 ? 福贡县,1988年改乡。位于县城南,距县城24公里。面积351平方公里,人口0.8万。瓦贡公路过境。辖子里甲、俄科罗、腊母甲、金秀谷、亚谷5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旱稻为主。.……。 |
系混合语地名,怒语“架”为坪,“科”为平凹,傈僳语“底”为地方,意即“低平地”。因地形低洼得名。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碧江设治局里吾底乡。1950年,改设碧江县三区。1959年,设跃进公社。1961年,复设三区。1969年,设抗大公社。1981年,改称架科底公社、江西的原属里吾底大队的腊母甲等自然村,金秀谷大队划归子里甲公社,江东的原子里甲公社阿打、达大科、南安建3大队划归架科底公社。19……。 |
福贡县辖乡。1973年设马吉公社,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最北部,距县城62公里,沿怒江而居。瓦(窑)贡(山)公路过境。人口0.9万。辖马吉、古当、木加甲、马吉米、乔底、旺基独7个行政村。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全乡国土面积502.7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5452.5亩,其中水田499亩,旱地14643.2亩。全乡有林地612027亩,点总土地面积的78.28%。……。 |
捧当乡,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东北部,是1984年初分别从丙中洛乡和茨开镇划出部分地区组成的新乡,地形北窄南宽,行似葫芦,放牧条件良好,是全县畜牧主产区。捧当乡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东北部。乡政府驻地捧当距县城20公里。捧当乡是1984年初分别从丙中洛和茨开划出部分地区组成的新乡。其东部和北部与迪庆州的维西、德钦两县接壤,南部连茨开镇,西北部靠丙中洛乡。整个地形北窄南宽,行似葫芦。“捧当”为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