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浙江省林业局公布2019年浙江省“一村万树”示范村名单。 |
五新村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璜山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681119269。 |
灵山坞村位于应店街镇西部,区位优越。距诸暨市区不到30分钟车程,距杭金线半公里路程。全村由灵山坞、东坞、俞家桥、乌槎坞、洞岩寺五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3.58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603户,总人口约1800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党员44人,村民代表50人。现有水田697.2亩,旱地88亩,山林面积3506亩,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社区。2014年集体收入88万元,人均收入20291元,村生产白果,建有银杏……。 |
何家山头村位于天子山北麓,唤抱于中,上有象鼻山,下有狮子山,中居老虎山,面向白塔湖,素有“燕窝”之美誉。何家山头村由佳山、新中、新华、何家塔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人口3900人,村居呈带状,面积6.3平方公里,村前湖畔新建一条东西向水泥大道,贯通全村,村内道路硬化,路旁闲地花木绿化,文体卫生设施随处可见,市场超市齐全,水电俱备,村民改建新居已占70%,村民已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到农、工、商等多行……。 |
清朝年间在该地有个跑马场,有浩荡的感觉,故得名古荡。后因一官员路过此地突然口渴,便下轿在铜板岭脚的池塘中喝水解渴后说:“好水,好水”又说:“古荡就是古塘”,从此就改名为古塘。2006年9月古塘、上戚两个村合并。五泄古塘村,位于五泄镇东北面,交通十分便捷。全村770户,人口1977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不断解放思想,抓紧机遇、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领导村民努力拼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项事业取……。 |
石壁湖村位于陈宅镇南部,由石壁脚、新联、理家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478户,1036人,党员49名,面积105平方公里,水田569.31亩,旱地92亩,山林6838亩,全村以个私经济纺织业、机械业、运输业为主。石壁水库环绕左右,由石壁脚、新联、理家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对外交通方便,村内道路全部硬化,自然村之间以联网公路相连,交通便捷。近年来,我村按照“村美、户实、班子强”的要求,确立了“立足工业、改……。 |
村在布谷岭下,故名。1950年为宅基村,属正源乡。1956年为宅基高级社,属同山乡。1961年为宅基大队,属同山公社。1964年改名布谷大队。1983年为布谷村,属王沙溪乡。1992年5月,属同山镇。布谷村……。 |
状元村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马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30681111242。 |
东俞村坐落于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老四明乡,东俞村现有家庭527户,人口1558人,其中党员70人,由原东坂庄、俞山脚两个自然村调整组成成,村庄环境优美,农业经济较发达。……。 |
相唐昭宗时,始祖韩蹇翁因闯祸改姓为过,由江西丰城避难来剡。先后迁居长乐、岭下坂、深溪等地,约1470年定居于此。因多此迁居,人称旅游家庭,故叫尤家村。后演变为尤家村。1949年与黄家岭头、杨家成立长乐七村农会;1956年单独组织尤家村高级社、黄家岭头高级社;1958年为尤家村生产队、黄家岭头生产队;1961年为尤家村大队、黄家岭头大队;1981年为尤家村、黄家岭头村;2007年黄家岭头村并入,仍名……。 |
东塘村基本情况。东塘村位于城北开发区边,常住户数143户,常住人口413人,没有外来人口,区域面积达到0.97平方公里,集体经济收入为91.45万元。村内有企业家,没有学校。……。 |
2007年9月为唐天竺村至今。2019年唐天竺、白岩合并而成。天竺村:由原白岩、唐天竺等2村合并而来。……。 |
大雷村古时称为大霞庄村,新村地处高地盆谷,景色秀美,霞光满天,故名大霞村。2019年大霞村由大雷村和五星村合并而成。2019年起属小将镇。大霞村……。 |
一、基本情况董村由原先的上董村、下董村、外泄下、里泄下、上居坑五个行政村撤并而成,位于沙溪镇南侧15公里,与小将、巧英两个乡镇相邻。全村共628户,1678人,是全镇目前最大的行政村。全村共有党员72人,村两委成员7人,全村有水田1265亩,山林面积17229亩,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73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6.08万元。农业特色经济显著,以杨桐柃木产业为主,2004年全村杨桐柃木产业收入35……。 |
后岱山村地处东茗乡南部,是原红星乡政府驻地,村庄总面积275亩,耕地面积1333亩,林地面积5187亩,共有462户,人口1126人,共有党员37人,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36人。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新建的办公大楼和公共用房各1幢,硬化村道9500平方,新建公厕7座,拆除粪坑102只,整治污泥塘2只,清除污泥达3000立方,安装污水处理管道550米;新建垃圾房13座,建设污水处理池1座,……。 |
会墅岭村地处104国道边,有会墅岭、兢山、朱路、芭蕉山四个自然村,共9个村名小组,425户,1200人。耕地474亩,期中水田346亩,茶叶385亩,山林5437亩,人均收入7316元。地处山区,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番薯、玉米、主要农业经济作物:西瓜、茶叶、白术等。重视经济建设,充分利用现状,改造老茶园20亩,种植油茶60亩,鼓励村民成立菊花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扶持5……。 |